《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营商品侵权责任法》
自营商品是指由商家自行经营、销售、管理的商品,与供应商之间没有固定的销售合同,而是由商家自行采购、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自营商品已经成为商家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自营商品涉及到多个环节,商家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来源等方面难以控制,因此,自营商品的侵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营商品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对自营商品的侵权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规范。
自营商品的定义和范围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条的规定,自营商品是指商家自行经营、销售、管理的商品。自营商品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商家自行采购、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的商品;
(2)商家自行进口、出口的商品;
(3)商家自行研发、设计的商品;
(4)商家自行销售的自主品牌商品。
自营商品的侵权行为和责任
(一)侵权行为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6条的规定,商家在自营商品中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視為侵权行为:
1. 侵犯他人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
2. 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
3. 销售的商品存在安全、健康等方面问题的;
4.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
5. 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二)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7条的规定,商家在自营商品中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
1. 消除危险、排除妨害;
2. 赔礼道歉;
3. 赔偿损失;
4. 恢复原状;
5. 其他承担民事责任的。
自营商品的侵权责任
(一)损害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使消费者受到损害的,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侵权责任法》第17条规定,商家在自营商品中存在安全、健康等方面问题,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二)惩罚性赔偿
《侵权责任法》第15条第1款规定,商家在自营商品中实施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的,可以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增加赔偿金额的50%以上。
(三)承担责任的形式
《侵权责任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商家在自营商品中实施侵权行为,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商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可以采取以下承担责任:
1. 消除危险、排除妨害;
2. 赔礼道歉;
3. 赔偿损失;
4. 恢复原状;
5. 其他承担民事责任的。
其他相关问题
《侵权责任法》还规定了其他与自营商品有关的问题,如商家在自营商品中使用他人的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应当经权利人同意或者支付合理使用费;商家在自营商品中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应当向消费者明示商品的真实情况,不得作虚假宣传,不得以次充好;商家在自营商品中存在安全、健康等方面问题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危险,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营商品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自营商品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商家应当依法经营,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不得在自营商品中实施侵权行为,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自营商品时,应当注意商品的质量、安全、来源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