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如何定罪处罚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肖像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权,其保护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侵犯他人肖像权而牟取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商业广告、社交媒体传播等领域,侵权行为呈现出多样化和隐蔽化的趋势。如何界定“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以及在法律实践中如何定罪处罚,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的构成要件
(1)肖像权的定义与内涵
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如何定罪处罚 图1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面部特征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享有的权利,包括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十八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实施制作、使用、公开等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2)营利目的的认定
“以营利为目的”是构成侵犯肖像权罪的重要要件之一,其核心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规定,非法利用信息网络,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允许制作、使用他人肖像,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3)行为的客观表现
在实践中,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将他人照片用于商业广告宣传;
- 通过网络传播他人肖像获取流量或收益;
- 制作带有他人肖像的衍生品并出售;
- 在公众场合未经许可拍摄名人流、并通过直播进行牟利。
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的法律定性与刑事责任
(1)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二十五条,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的责任。损失包括被侵权人因肖像权受到损害所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可得利益。
(2)行政责任
对于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罚法》第四十二条,行为人将面临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措施。
(3)刑事责任
情节严重的侵犯肖像权行为,将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的“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具体包括:
- 多次实施侵权行径
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如何定罪处罚 图2
- 组织他人进行非法活动
- 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的法律规制与预防
(1)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向公众普及肖像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特别是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确保商业活动中合规使用他人肖像。
(2)完善法律体系
建议进一步细化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的具体认定标准,明确违法边界。应健全信息网络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打击违法行为。
(3)强化执法力度
机关、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协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于涉嫌侵权的行为进行及时调查处理。鼓励权利人主动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获得救济。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未经许可使用名人肖像制作表情包出售
网络公司未经姚明许可,利用其肖像制作表情包并在电商平台销售盈利。法院认定该行为已构成侵犯肖像权,判处公司及其负责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案例明确表明,即使是以“二次创作”为掩饰,只要具有营利目的且情节严重,都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非法拍摄游客照片用于商业推广
景区工作人员未经游客同意,擅摄照片发至社交媒体账号用以吸引客流,并从中获利。法院判决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并罚款教育。该案件警示公众,即便是非专业的个人行为,只要存在营利目的同样应受到法律制裁。
侵犯肖像权以营利为目的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和市场经济秩序。在背景下,我们应当综合运用法律手段和社会治理措施,加强对该类违法行为的预防和打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也需要公众提高法律意识,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与商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全方位保护肖像权的法治屏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