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不侵犯肖像权的条款?
在现代社会,肖像权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肖像权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使用他人形象或 likeness 时,必须确保不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如何撰写一份符合法律规定、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不侵犯肖像权”条款,却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问题。
从法律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详细阐述“不侵犯肖像权”的定义、适用范围以及如何在合同或协议中有效约定该条款。无论你是律师、企业法务人员,还是普通公民,了解这些内容都将有助于你在实际生活中避免因肖像权问题引发的法律纠纷。
如何撰写不侵犯肖像权的条款? 图1
肖像权的基本概念与法律保护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其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包括以营利为目的或非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 likeness 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十八条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在司法实践中,肖像权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照片或画像,还包括视频片段、截图、表情包等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明确约定“不侵犯肖像权”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法律后果。
“不侵犯肖像权”条款的基本要素
1. 定义与范围
合同或协议中应当明确“肖像”的定义及其涵盖的范围。可以将“肖像”表述为“任何形式的视觉呈现,包括但不限于照片、视频、图像、截图、表情包等”。还应明确肖像权人的权益,包括署名权和修改权。
2. 使用许可
如果合同中涉及对他人的肖像进行商业或其他用途的使用,必须获得肖像权人的书面授权。在此类条款中,应当详细列明具体的使用场景、地域限制以及期限。“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将甲方的肖像用于广告宣传、商业推广或其他营利性活动。”
3. 禁止行为
条款中应明确列举可能侵犯肖像权的具体行为,未经授权制作、复制、公开、出租、展览或出售他人肖像。还应包括对肖像进行丑化、污损或伪造等行为的禁止。
4. 例外条款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其形象,为公共利益或基于新闻报道需要。在协议中可以约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双方可对特定情形下的肖像权进行合理使用。”
5. 法律救济
为了确保条款的有效性,合同中还应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及争议解决方式。“若任何一方违反本条款约定,侵害他人肖像权的,侵权方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由此造成的全部损失。”
如何在实际协议中撰写“不侵犯肖像权”条款?
1. 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
在合同中,应清晰界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甲方拥有其所有肖像的著作权及使用权。未经甲方书面许可,乙方不得以任何形式使用甲方的肖像。”
2. 具体约定授权范围
条款中应当详细列明授权的具体内容与限制条件。“本协议授予乙方在XX地区范围内,非独占、不可转让地使用甲方肖像的权利。该授权仅限于用于乙方的产品宣传,并不得超出此目的。”
3. 明确违约责任
为了避免因条款不清晰而导致的争议,合同中应设定具体的违约责任。“若乙方违反本协议约定,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使用其肖像,则应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支付相当于授权费用1.5倍的违约金。”
4. 约定争议解决机制
对于可能涉及肖像权的复杂案件,可以事先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因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任何争议应提交至XX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
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1.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的风险
未经授权使用他人肖像可能会引发民事甚至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十九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除非具有合理理由。
2. 肖像权与隐私权的界限
在撰写条款时,还需注意肖像权与隐私权之间的区分。某些情况下,使用他人形象可能涉及隐私权的保护,因此需要在条款中一并考虑。
如何撰写不侵犯肖像权的条款? 图2
3. 格式合同中的肖像权条款
如果您是企业法务人员,在制定格式合应当特别审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格式合同中的不合理条款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
4. 未成年人的肖像权保护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样享有肖像权。涉及未成年人肖像的条款必须经过其监护人同意,并在合同中明确该要求。
撰写一份符合法律规定的“不侵犯肖像权”条款需要充分考虑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实践中,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涉及他人形象使用时都应当谨慎行事,确保所有行为均在合法授权的范围内进行。
“不侵犯肖像权”的撰写要点已清晰展现。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的法律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您避免因条款不完善而导致的法律风险。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