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则侵权责任包括什么?解析其内涵与外延
在中国法学领域,“民法通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概念。它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核心,也是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准则。而其中的“侵权责任”制度,则是维护民事权益、平衡当事人利益的重要机制。侵权责任的范围和内容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热点问题。深入解析“民法通则侵权责任包括什么”,以期全面梳理其内涵与外延。
民法通则侵权责任包括什么?解析其内涵与外延 图1
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是1986年颁布并于1987年开始实施的一部基本民事法律。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编纂的部统一的民法典,其地位仅次于法,在调整民事关系、事权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法通则共分为八章,分别涵盖了基本原则、公民权利和义务、法人制度、所有权和债权等方面。侵权责任作为债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重要篇幅。
侵权责任的概念与特征
侵权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从而应当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其本质是一种以损害赔偿为核心内容的责任形式,旨在恢复被侵害人的权益,并对违法行为人起到警示和制裁作用。
侵权责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 违法性: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民事法律规定的行为;
2. 损害结果:造成了他人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
3. 因果关系: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法律上的联系;
4. 主观过错: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
民法通则侵权责任的主要内容
根据《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侵权责任的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般侵权责任
1. 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包括对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的侵害。
2. 侵害法人的合法权益:如干涉企业经营自主权、损害商誉等。
(二)特殊侵权责任
1. 产品责任:因产品质量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生产者和销售者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2.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在道路上因过错或意外导致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3. 高度危险作业责任:从事高空、地下、易燃、易爆等高风险活动时,若造成他人损害,需依法承担责任。
4. 环境污染责任:单位或个人排放污染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应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5.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因饲养的动物具有危险性或者管理不当造成他人损害时,所有人或管理人应当赔偿。
6. 建筑物及构筑物等设施责任: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发生倒塌、脱落、坠落等情况导致他人损害时,有关责任人需承担民事责任。
(三)共同侵权责任
1. 共同故意的侵权行为:两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行为。
2. 共同过失的侵权行为:两人以上因共同过失而造成同一损害后果。
3. 分别实施的侵权行为:各自独立的行为结合导致同一次损害。
(四)责任免除与减轻
1. 受害人过错原则:如果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或扩大也有过错,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2. 第三人过错介入:若损害由第三人过错造成,则侵权人可要求第三人承担相应责任。
3. 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导致的损害赔偿责任可以依法免除。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侵权责任法以归责原则为核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
1. 过错责任原则:
- 过错责任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即故意或过失。它是侵权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在《民法通则》中得到广泛适用。
2. 无过错责任原则:
- 无过错责任是指不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后果具有因果关系,则应承担赔偿责任。这种原则适用于特殊侵权形态,如产品缺陷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责任等。
3. 公平责任原则:
- 公平责任是一种补充原则,通常运用于无法明确双方过错或在特定情况下确实存在种不公平结果的情形。
《民法通则》与侵权责任的具体应用
(一)一般条款的适用
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的“有过错承担民事责任”是一般条款。这一条款为处理具体侵权案件了法律依据,确保法官在遇到新型侵权类型时能够有所遵循。
(二)特殊侵权的情形列举
民法通则通过列举的方式规定了部分典型的特殊侵权形态,如第123条关于高度危险作业的责任、第148条关于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等。这种列举式立法明确了责任范围的也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
民法通则侵权责任包括什么?解析其内涵与外延 图2
“民法通则”在现代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侵权形态不断涌现,如网络侵权、数据侵害等。这些新问题和挑战促使我们在适用《民法通则》的也需要参考单行法律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进一步细化并完善了侵权责任的具体规则。
《民法总则》作为最新的民事基本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民法通则》的成果,特别是在权利客体方面增加了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等权益的保护。但就侵权责任规范而言,主要仍以《民法通则》及专项立法为基础。
“民法通则”中的“侵权责任”是一个内容丰富且体系完善的制度设计。它不仅确立了一般侵权责任规则,还对特殊侵权形态作出了具体规定。从理论上讲,研究“民法通则侵权责任包括什么”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侵权法的基本架构;在实践中,深入掌握这些规定也是每一个法律工作者应当具备的基本功底。
面对社会生活中的新型侵权问题,《民法通则》仍可作为处理纠纷的重要参考。在具体适用时,也需与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相结合,以确保法律的与时俱进和科学合理性。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在既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如何更加全面地事权益,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作者简介:
本文由知名法学专家撰写,长期从事民商法研究工作,在侵权责任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务经验。文章内容严格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并结合最新司法实践编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