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广告法助力打击虚假宣传:认定标准与法律责任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广告产业的繁荣,虚假宣传现象日益严重,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于2015年修订了《广告法》,新广告法明确规定了广告的定义、分类和审查制度,并明确了虚假宣传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本文旨在探讨新广告法对于打击虚假宣传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如何理解和运用新广告法来打击虚假宣传行为。
新广告法助力打击虚假宣传:认定标准与法律责任探讨 图1
新广告法与虚假宣传
1. 新广告法对虚假宣传的定义和分类
新广告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广告,是指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向您公众传递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第四十二条规定:“广告中不得发布虚假的或者误导消费者的信息。”基于此,虚假宣传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发布虚假信息。广告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发布虚假的、误导消费者的信息,包括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效果、价格等方面的虚假宣传。
(2)对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效果、价格等方面的虚假宣传。广告中虽然没有直接发布虚假信息,但是通过对比、暗示等方式,使消费者产生虚假的认知,从而误导消费者。
2. 新广告法对虚假宣传的认定标准
(1)虚假性。广告中的信息必须与事实相符,不得夸大或者歪曲事实。
(2)误导性。广告中的信息必须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使消费者产生错误的认识或者行为。
(3)误导公共利益。广告中的虚假信息对公众利益产生危害,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4)主观方面。广告主具有过错,即有意或者过失地发布虚假信息。
新广告法对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1. 责任主体
新广告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虚假宣传的责任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2. 责任形式
(1)停止发布广告。针对虚假宣传的广告,相关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停止发布广告。
(2)责令改正。针对虚假宣传的广告,相关管理部门可以要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进行改正,消除虚假宣传内容。
(3)罚款。针对虚假宣传的广告,相关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进行罚款处罚。
(4)吊销广告经营许可证。针对多次违法的广告经营者,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吊销其广告经营许可证。
(5)追究刑事责任。针对故意发布虚假广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广告法的实施对于打击虚假宣传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新广告法明确了虚假宣传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使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新广告法对于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应当严格遵循新广告法的规定,发布真实、合法的广告,共同维护良好的广告市场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