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全文(1993年)》

作者:放弃你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对于维护我国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竞争行为、竞争方式、执法与处罚等方面进行探讨。

基本原则

《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竞争、统一开放、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保护消费者。

1. 公平竞争: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遵循公平竞争原则,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利用他人的损失来谋取利益。

2. 统一开放: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市场竞争的法律法规,不得限制市场准入、排除竞争对手、限制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或者质量。

3. 公平公正: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得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4. 诚实信用: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作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不得发布虚假信息。

5. 保护消费者: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当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竞争行为

《反垄断法》所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以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全文(1993年)》 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全文(1993年)》 图1

1.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指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从事下列行为之一,损害消费者利益,或者阻碍商品或者服务的正常销售,或者对交易相对人造成损失的,处一年以上五个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1)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2)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4)限制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5)联合抵制交易;(6)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2. 限定交易条件:指经营者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条件,不得限制交易价格、数量或者限制其他交易条件,不得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限定交易条件。

3. 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竞争

《反垄断法》所称的竞争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的生产、销售、贸易、投资等方面开展竞争的。

执法与处罚

1. 执法:反垄断执法机构负责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进行调查、检查、处理。

2. 处罚:违反《反垄断法》的行为,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一年以上五个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正当竞争法》自1993年实施以来,对于维护我国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反垄断执法工作中,应当继续坚持公平竞争、统一开放、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和保护消费者等基本原则,加强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定交易条件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和处罚,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