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监管权责划分|商家虚假宣传归谁管?

作者:金牌馬子 |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虚假宣传问题日益凸显。一些商家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采用夸大产品性能、虚构服务承诺等方式误导消费者,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在出现虚假宣传行为时,到底应该由谁来负责监管呢?从法律角度为您详细解读这一问题。

一|虚假宣传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利用广告或者其他具有欺骗性的方法,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来源、价格等信息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商品质量夸大:商家将普通产品吹嘘为高科技产品。

虚假宣传监管权责划分|商家虚假宣传归谁管? 图1

虚假宣传监管权责划分|商家虚假宣传归谁管? 图1

2. 服务承诺虚设:旅游公司承诺"五星级服务"却实际水准一般。

3. 假借荣誉诱导:虚构获得驰名商标、国家认证等荣誉。

虚假宣传监管权责划分|商家虚假宣传归谁管? 图2

虚假宣传监管权责划分|商家虚假宣传归谁管? 图2

4. 销量数据造假:谎称商品"销量"或"万人抢购"。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虚假宣传属于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应受到法律规制。

二|虚假宣传监管职责划分

目前我国对虚假宣传行为的监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门:

1. 市场监管部门

负责统一协调广告监管工作,依法查处违法广告。依据《广告法》相关规定,对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

2.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作为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监督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打击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3. 行业协会

协会组织通过行业自律机制,约束会员企业诚信经营。必要时,可代表消费者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

4. 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受理消费者投诉,并参与调解处理工作。

三|虚假宣传监管中的常见争议

在实际执法过程中,虚假宣传案件的管辖往往会涉及多个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问题。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

案例一:科技公司虚假宣传事件

张三是一家创业公司的法人代表。他的公司在销售产品时宣称其"AI技术全球领先",核心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消费者后发现产品质量与宣传严重不符,遂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处理难点:

- 公司行为属于商业营销范畴还是广告发布?

- 是工商部门管辖还是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理?

最终由当地市场监督立案调查,并依法对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案例二:医疗美容机构虚假宣传

李四在医美机构进行双眼皮手术前,被销售人员告知该机构"拥有国际先进设备和顶尖专家团队"。术后发现设施简陋、医生资质存疑。当她要求退款时遭到拒绝。

处理难点:

- 属于广告宣传还是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 是由卫生部门管辖,还是按照虚假广告进行处罚?

最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机构被责令退还费用并赔偿消费者损失。

四|完善虚假宣传监管体系的建议

1. 构建统一高效的监管机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市场监管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其他部门协同配合。

2. 加强法律法规衔接

《广告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条款需要进一步细化,消除法律适用中的模糊地带。

3. 强化信用惩戒措施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虚假宣传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情节严重的列入失信黑名单。

4.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优化投诉举报渠道,设立快速处理。鼓励消费者依法维权,降低维权成本。

虚假宣传问题的治理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只有明确监管权责、完善法律体系、创新监管,才能有效遏制虚假宣传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