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侵权管辖法院最新解释文件:明确地域管辖原则与适用条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侵权行为日益猖獗,涉及的纠纷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地域管辖问题,我国在2021年1月1日发布了《关于审理网络侵权案件适用地域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原则和适用条件进行了明确。对《规定》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解读。
地域管辖原则
网络侵权管辖法院最新解释文件:明确地域管辖原则与适用条件 图1
根据《规定》,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原则为“地域管辖,原则上一致”。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司法体系的地域管辖原则,即案件应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这一原则既保证了受害人所在地法院对案件的审判权,也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适用条件
1. 侵权行为地
判断网络侵权案件的侵权行为地,主要是指被侵权作品或者侵权行为发生的地方。根据网络侵权案件的实际情况,侵权行为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被侵权作品所在地:即侵权行为发生时,被侵权作品所在的地方。被侵权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作品均可以作为判断侵权行为地的依据。
(2)侵权行为发生地:即侵权行为实施的地方。通常是指侵权人所在地,即实施侵权行为的地方。网络侵权案件中,侵权人所在地可以作为判断侵权行为地的依据。
2. 被告所在地
判断网络侵权案件的被告所在地,主要是指侵权行为的被告所在的地方。根据网络侵权案件的实际情况,被告所在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被告注册地:即被告注册公司、设立工作室或者居住地。被告注册地一般可以作为判断被告所在地的依据。
(2)被告经营地点:即被告实际经营、经营场所所在地。被告经营的网络平台、服务器等可以作为判断被告所在地的依据。
3. 地域管辖冲突
当存在地域管辖冲突时,如何确定管辖法院,是《规定》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
(1)被侵权作品所在地与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所在地在不同的地区,但当事人双方均认同该地法院管辖,且该地法院具备管辖该案件的能力,可以选择该地法院管辖。
(2)被侵权作品所在地、侵权行为发生地或者被告所在地在不同的地区,但当事人双方对管辖法院的选择有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必要管辖的人民法院随机确定。
地域管辖原则的适用
地域管辖原则是《规定》的核心内容,对于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审理网络侵权案件时,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侵权行为地和被告所在地,选择具备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审理。
《规定》明确了网络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原则和适用条件,对于网络侵权案件的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审理网络侵权案件时,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侵权行为地和被告所在地,选择具备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审理。对于地域管辖冲突的情况,应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必要管辖的人民法院随机确定。通过这一系列规定,有助于提高网络侵权案件的审理效率,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