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暴力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与治理路径

作者:顾你北凉 |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暴力犯罪行为以其隐蔽性、扩散性和严重危害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网络暴力”,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通信技术实施的具有暴力性质的行为,其本质在于借助网络空间实现对他人人格权益的侵害或威胁。从法律认定的角度切入,探讨网络暴力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认定难点与治理路径。

网络暴力犯罪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网络暴力犯罪行为是传统暴力在数字化时代的延伸,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信息通信技术实施。其典型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侮辱与诽谤: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具有侮辱性的言论或捏造事实进行诽谤。

网络暴力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与治理路径 图1

网络暴力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与治理路径 图1

隐私侵害:非法获取、泄露他人隐私信息,甚至恶意传播私密信息。

人身威胁:利用网络对他人实施恐吓、威胁等暴力言论攻击。

图像篡改与恶搞:通过技术手段伪造照片、视频等内容,损害他人形象。

从法律视角分析,相较于传统暴力行为,网络暴力犯罪有其特殊的本质特征:

1. 跨地域性:由于互联网的无边界特性,网络暴力可以即时发生于全球任意角落。

2. 匿名性:施暴者往往以匿名为掩饰,增加了违法行为的隐蔽性和查处难度。

3. 扩散性:信息在网络空间呈几何级数传播,导致危害后果迅速扩大。

4. 多样性:不仅限于言论攻击,还可能借助技术手段(如AI生成合成内容)实施更为复杂的暴力行为。

网络暴力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难点

1. 法律适用边界不清晰

当前中国法律体系中,对网络暴力的规制散见于《刑法》第246条侮辱罪和诽谤罪、第253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条款。这些规定更多针对的是传统形态下的违法行为,难以完全适应数字时代的新型网络暴力形式。

《民法典》虽然确立了对人格权益的保护制度,但其规范性内容并未明确区分“线上”与“线下”不同场域的具体规则,导致法律适用出现模糊地带。

2. 行为定性难度高

在网络暴力犯罪中,许多行为主观恶性程度难以准确判定。

行为人可能仅出于恶作剧心理实施网络侮辱,但造成的社会危害却被无限放大。

网络暴力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与治理路径 图2

网络暴力犯罪行为的法律认定与治理路径 图2

有些网民发布的内容在起初可能是无心之举,却因后续发酵演变为群体性事件。

这种现象使得司法机关在定性时面临两难抉择:过于严苛的认定标准可能引发“打击面过大”的问题,而过宽的标准又难以实现有效震慑。

3. 证据收集与固定难题

网络空间的特点决定了电子证据成为主要证明手段。电子证据具有易篡改、易删除等特性,导致其法律效力和证明力面临挑战。

具体表现为:

电子数据的真实性难以验证。

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保存期限有限,容易造成关键证据的流失。

不法分子可能利用加密技术掩盖犯罪足迹。

4. 管辖权争议

网络暴力行为的实施地、结果地往往涉及多个地区甚至国界。这种空间上的分散性加剧了法律适用的复杂程度。

在跨国网络暴力案件中,如何确定管辖法院、如何协调不同国家的法律标准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完善网络暴力犯罪行为法律认定与治理的建议

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应当制定专门针对网络空间违法犯罪行为的基础性法律,为规制网络暴力提供顶层制度保障。

完善现有刑法条款,明确新型网络暴力行为的具体罪名及适用标准。

2. 强化电子证据法律规范

设立统一的电子证据认定规则,明确其收集、保存和使用的标准程序。

推动区块链等技术在电子证据存证领域的应用,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 加强平台主体责任

要求网络平台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置网络暴力信息。

建立统一的违法信息举报渠道,并与司法机关建立联动机制。

4. 提升公众法律意识

开展针对性普法教育活动,使社会公众了解网络行为的法律边界。

鼓励 ???主动维护自身权益,加强对网络“键盘侠”的道德约束。

5. 推动国际协作

由于很多网络暴力行为具有跨国性,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执法。

参与或主导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网络空间治理框架。

规范网络暴力犯罪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法律制度创新、技术手段支撑和社会综合治理等多维度协同推进。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通过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完善执法机制,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提供坚实保障。

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坚持法治原则,确保公民言论自由权不受不当限制;又要强化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遏制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对网络暴力犯罪的有效规制,构建良性的网络生态系统。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