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第91条: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
《侵权责任法》第91条规定:“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是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关于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规定。以下是对该条款的详细解释:
侵权责任法第91条的定义
《侵权责任法》第91条规定:“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一条款明确了侵权人的定义,即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侵权人是指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即被侵权人,而教唆、帮助侵权人的人则是侵权人。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概念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是指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实施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包括侵犯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等。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即为侵权人。
侵权责任的第91条与侵权责任的其他规定之间的关系
《侵权责任法》第91条规定了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的规定。这一规定与其他关于侵权责任的规定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侵权责任法》第6条规定:“因行为人的过错而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3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了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这些规定与第91条的规定共同构成了我国侵权责任的法律体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要构成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1. 教唆、帮助的对象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年满18周岁,但精神健康状况严重缺陷的人,或者年满18周岁,但智力障碍等不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2. 教唆、帮助的对象实施了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财产权、人身权等的行为。盗窃、损害他人财产、侵犯他人人身权等。
3. 教唆、帮助的行为具有过错。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其行为造成他人损害具有主观上的过错,即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应当预见到可能会造成他人损害,或者应当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损害,但未采取有效措施的行为。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作为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形式包括:
1. 财产责任。侵权人应当赔偿被侵权人因此遭受的财产损失。财产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如被侵权人的修复费用、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2. 人身责任。如果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行为导致他人人身损害,侵权人应当承担人身责任。人身责任包括医疗费、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3. 信用责任。侵权人应当承担信用责任,即承担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声誉损失。声誉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因侵权行为而导致的损害赔偿、道歉、消除影响等。
4. 其他责任。根据具体情况,侵权人还可能需要承担其他责任,如承担保证责任、承担补救措施等。
《侵权责任法》第91条规定了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侵权人的规定,明确了侵权人的责任范围、责任形式和承担责任的方式。这一条款对于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侵权责任法》第91条: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图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侵权行为也日益增多。我国《侵权责任法》第91条应运而生,对网络侵权责任进行了规定。对《侵权责任法》第91条进行解读,以期为法律行业从业者提供指导。
《侵权责任法》第91条的立法背景
在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网络侵权行为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网络侵权行为不仅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和秩序。为了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我国立法者在2010年2月26日新修订的《侵权责任法》中,增加了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即《侵权责任法》第91条。
网络侵权行为的定义
网络侵权行为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侵权责任法》第91条的规定,网络侵权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网络用户或者与他人,发布、传播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权的;
(二)网络用户未經许可,通过信息网络进行演绎、改编、翻译、复制、汇编、发布、传播他人作品,侵犯他人著作权权的;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未依照本法第36条、第37条、第38条、第39条的规定,采取技术措施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或者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侵权行为发生的;
(四)网络自动搜索工具或者网络爬虫程序对他人作品进行搜索、存储、展示、等,侵犯他人著作权权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况。
网络侵权责任的法律责任
网络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91条的规定,网络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一)停止侵害、消除障碍、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等民事责任;
(二)赔偿损失、承担侵权责任等民事责任;
(三)删除、镶嵌、断开、隐藏侵权内容等民事责任;
(四)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等民事责任;
(五)赔偿合理损失,包括实际损失、合理费用等。
网络侵权责任的适用条件
在判断网络侵权责任是否适用时,应当注意以下几:
(一)行为主体:网络侵权行为人应当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行为对象:网络侵权行为人应当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侵权责任法》第91条:关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 图2
(三)行为方式:网络侵权行为人应当通过网络发布、传播、搜索、存储、链接他人作品等;
(四)损害后果:网络侵权行为人应当造成他人合法权益的损害。
网络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网络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较为复杂。对于一些新型、疑难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网络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问题:
(一)网络爬虫程序的侵权责任:对于网络爬虫程序是否构成侵权,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网络爬虫程序在合法范围内获取、使用他人作品,不构成侵权。但如果其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获取、使用他人作品,则构成侵权;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应当根据其是否履行了相关义务来判断。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采取了必要的技术措施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则不承担侵权责任;
(三)侵权行为的地域性:网络侵权行为具有地域性,因此确定侵权行为的地域性对于判断网络侵权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跨地域的网络侵权行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侵权行为地,确定侵权责任;
(四)损害赔偿的数额:在确定网络侵权赔偿数额时,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对于损失难以计算的情况,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等因素来确定赔偿数额。
《侵权责任法》第91条对网络侵权责任进行了规定,为网络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提供了基本依据。对于法律行业从业者来说,应当深入研究网络侵权责任的法律规定,以准确判断网络侵权责任的问题,为权利人提供有效的法律途径。应当关注网络侵权责任的新发展趋势,以便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处理网络侵权责任问题。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