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民法典肖像权解读:如何保护您的肖像权?》
2020民法肖像权是指在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的相关规定。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照片的制作、使用和权利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了一条,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这一条款明确了肖像权的保护范围,即只有经过本人同意,他人才能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
在2020年之前,我国《民法通则》对肖像权的规定相对简单,主要体现在《民法通则》第九条和百零一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肖像权保护的需求日益,新的法律规定呼之欲出。2020年《民法典》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肖像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进步。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的具体规定如下:
千零一条: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
千零三条:下列情况,可以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自然人的肖像:
(一)新闻报道、报道、资讯性强,且为公众利益所需要的情况;
(二)有利于社会公共利益、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情况;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在满足前款规定条件下,使用他人肖像的,应当支付报酬。应当支付报酬而未支付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千零四三条:未经自然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或者非法使用自然人肖像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千零四四种:自然人不得隐匿或者更改自己的身份,不得使用他人肖像或者以其他方式侵犯他人肖像权。
千零四三条至千零四五次之间的规定,涉及肖像权的其他具体问题,如侵犯肖像权应当承担的责任、损害赔偿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肖像权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保护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这一法律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推动我国肖像权保护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2020年民法典肖像权解读:如何保护您的肖像权?》图1
《2020年民法典肖像权解读:如何保护您的肖像权?》 图2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2020年民法典》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旨在解读《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的相关规定,分析如何保护自然人的肖像权,以期为公众提供准确、清晰的法律指导。
肖像权的含义与保护范围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为防止他人侵害其肖像权,享有的对肖像进行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肖像权包括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以及对肖像权进行维护的权利。
在保护范围方面,《民法典》明确规定,自然人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除以下情况外,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自然人肖像的图像或者视频等:
(一)自然人本人或者有权决定的人同意;
(二)用于新闻报道、报道、教育、科研、艺术创作、装饰、广告等正当目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肖像权的侵权责任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包括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自然人肖像的图像或者视频等。在侵犯肖像权的情况下,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侵犯肖像权的行为给自然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应当赔偿自然人损失。
肖像权的行使与限制
(一)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并有权决定他人是否可以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其肖像的图像或者视频等。
(二)在以下情况下,自然人应当行使肖像权:
1. 自然人对自己享有肖像权;
2. 自然人认为他人侵犯其肖像权;
3. 自然人因他人侵犯其肖像权而受到损害。
(三)在以下情况下,自然人可以放弃或者限制其肖像权:
1. 自然人同意他人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包含其肖像的图像或者视频等;
2. 自然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
3. 自然人依法离婚或者解除婚姻关系;
4. 自然人依法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5.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
肖像权的保护措施
自然人的肖像权受到侵犯的,可以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一)要求停止侵害:自然人可以向侵权人要求停止侵害其肖像权,要求侵权人消除对自然人肖像权的侵犯。
(二)要求赔偿损失:自然人可以向侵权人要求赔偿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
(三)要求消除影响:自然人可以向侵权人要求消除因侵权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向法院提起诉讼:自然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保护其肖像权。
《2020年民法典》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规定,为自然人保护自身肖像权提供了法律依据。自然人应当了解《民法典》中关于肖像权的相关规定,积极行使自己的肖像权,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公众也应当尊重自然人的肖像权,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