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的阻却事由:了解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
在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愈发广泛,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格权利,愈发受到重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也日益增多。本文旨在探讨侵犯肖像权的阻却事由,以帮助读者了解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
肖像权的概念及内容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于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民法典》百一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可知,肖像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作权:即制作、创作肖像的权利。
2. 使用权:即使用、展示、发表、出版、传播肖像的权利。
3. 保护权:即防止他人侵害、损害肖像权,请求他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的权利。
侵犯肖像权的阻却事由:了解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 图1
侵犯肖像权的阻却事由
1. 合法使用
在使用肖像时,若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则不构成侵权。新闻报道、司法鉴定、继承等场景下使用的肖像,可以视为合法使用。
2. 合理使用
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肖像进行合理使用,如艺术创作、教育、科研等。但合理使用的范围和界限需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确定。
3. 同意
自然人对其肖像权具有完全的同意权。在画像、雕塑、摄影等行为中,若未经本人同意,则构成侵权。
4. 合法授权
在经过自然人合法授权的情况下,使用其肖像,可以视为合法使用。在网络平台上使用个人照片,若照片中人物已明确表明为虚构角色,则不构成侵权。
保护自身肖像权的建议
1. 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在使用肖像权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2. 保留证据
在发生侵犯肖像权纠纷时,应保留相关证据,如照片、视频、聊天记录等,以便在法律诉讼中为自己的权益争取最大程度的保护。
3. 及时维权
遇到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时,要勇于维权。可以通过调解、诉讼等途径,请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了解法律法规,保护自身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充分了解法律法规,才能在遇到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时,采取正确的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