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案件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
侵犯肖像权是指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传播其肖像,或者以其他方式损害其肖像权的行为。在我国,肖像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侵犯肖像权将承担法律责任。要证明侵犯肖像权,需要收集以下证据:
1. 侵权行为存在的证据:包括照片、视频、网络爬虫抓取的图片等。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可以通过对比照片、视频中的当事人形象与被侵权肖像是否一致,或者对比网络爬虫抓取的图片与被侵权肖像是否相同等方式进行。
2. 当事人同意的证据:如果被侵权者对侵权行为表示同意,可以提供相应的协议、函告、电话录音等证据。需要注意的是,同意的方式应当明确、具体,且表示真实意愿。
3. 侵权目的的证据:证明侵权者实施侵犯肖像权的目的是为了盈利、提高知名度等,可以通过广告收入、商业活动、网络流量等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4. 侵权行为的持续性证据:如果侵权行为是持续性的,可以提供相关的时间、地点、频率等证据,证明侵权行为持续性的时间、范围等。
5. 侵权者承担责任的证据:证明侵权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承担赔偿责任、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这方面的证据可以包括侵权者公开道歉、赔偿被侵权者的损失等。
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证据的合法性:证据应当来源合法,照片、视频等应当是当事人同意采集的,或者在公共场所合法采集的。
2. 证据的完整性:证据应当完整,照片、视频等应当包含完整的画面,视频应当包含完整的视频内容。
3. 证据的客观性:证据应当客观,照片、视频等应当真实反映当事人形象,而非经过加工处理。
4. 证据的关联性:证据应当与被侵权肖像权有关,照片、视频等应当是当事人肖像的图片。
5. 证据的充分性:证据应当能够证明被侵权肖像权被侵犯的事实,通过对比照片、视频等方式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
侵犯肖像权的证据应当真实、合法、完整、客观、充分,能够证明被侵权肖像权被侵犯的事实。在处理侵犯肖像权案件时,应当根据证据进行公正、公平的判断,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侵犯肖像权案件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图1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有权决定其肖像的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侵犯肖像权行为不仅损害了自然人的人格利益,还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对于侵犯肖像权案件的证据收集与运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分析侵犯肖像权案件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以期为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证据收集
(一)照片、视频等原始载体
在侵犯肖像权案件中,照片、视频等原始载体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根据《关于民事侵权责任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侵权责任证据规定》)第二条规定:“下列证据材料可以用于证明侵权责任事实:(一)照片、视频等原始载体;(二)被侵权人损失的证明;(三)侵权人的过错损害后果的证明;(四)其他能够证明侵权责任事实的材料。”在证据收集阶段,当事人应当尽可能地获取与侵权行为相关的照片、视频等原始载体,以便在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
(二)现场勘查笔录
现场勘查笔录是案件调查过程中对现场进行实地勘查、记录相关情况的书面材料。在现场勘查中,调查人员应当注意收集与案件相关的照片、视频等原始载体以及其他现场物品。现场勘查笔录应当详细记录现场情况,包括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情况,为案件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三)现场证人证言
现场证人证言是指在侵权行为发生时,现场存在的第三人对于侵权行为的目击情况所作的口头或书面陈述。现场证人证言对于证明侵权行为的发生以及侵权人的过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证据收集阶段,当事人应当尽量寻找现场证人,并对其证言进行完整、详细的记录和保存。
证据运用
(一)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
在侵犯肖像权案件中,证明侵权行为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当事人应当通过收集、运用证据,证明侵权行为确实发生过。通过照片、视频等原始载体以及现场勘查笔录,证明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情况。
(二)证明侵权人的过错
《侵犯肖像权案件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 图2
证明侵权人的过错是侵犯肖像权案件中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当事人应当通过收集、运用证据,证明侵权人具有过错,未履行肖像权保护义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等。
(三)证明被侵权人损失
证明被侵权人损失是侵犯肖像权案件中不可或缺的证据。当事人应当通过收集、运用证据,证明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导致的身体、精神损害或其他损失。通过医疗记录、诊断书、病历、心理记录等,证明被侵权人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身体伤害。
侵犯肖像权案件中的证据收集与运用对于案件审理具有重要意义。当事人应当充分运用《侵权责任证据规定》所规定的各种证据收集、运用,全面、充分地收集、运用证据,以便在诉讼中取得胜诉。当事人还应当注意,《侵权责任证据规定》对于证据的收集、运用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因此在证据收集与运用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确保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