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与保障》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财产权利或人身权利的行为。在侵权行为中,受害方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百三十五条规定:“因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利或者人身权利而受到损害的,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基于此法,围绕《民法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与保障》展开论述,探讨在现实社会中如何依法有效地行使和保障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性质与内容
1.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性质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基于侵权行为的。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只有存在侵权行为,才能产生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2)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请求赔偿损失的权利。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核心内容是赔偿损失,即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者人身伤害。
《民法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与保障》 图1
(3)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具有时效性的。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自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超过期限的,请求权消灭。
2.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内容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赔偿范围。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内容应当与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程度以及受害人的损害程度相一致。一般来说,赔偿范围应当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以及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
(2) 赔偿标准。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赔偿标准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程度以及受害人的损害程度等因素确定。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赔偿标准可以按照实际损失、非法经营额、利润等确定。
(3) 赔偿责任。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核心内容是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赔偿责任的形式主要包括金钱赔偿和实物赔偿,以及承担侵权行为的后果等。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
1. 行使时间的把握
(1) 一般规定。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自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可以行使请求权。
(2) 特殊规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权利人因提起诉讼或者采取其他保护措施而使侵权行为得以防止的,可以认定侵权行为发生的时间为提起诉讼或者采取其他保护措施之时。
2. 行使方式
(1) 诉讼。权利人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行使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方式包括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在诉讼中,权利人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2) 非诉讼。在某些情况下,权利人可以通过非诉讼方式行使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如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可以节省诉讼成本,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保障
1. 法律保障。我国《民法通则》对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权利人行使请求权提供了法律依据。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和保障进行了具体规定。
2. 司法保障。我国人民法院对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进行了积极的保障。在审理侵权纠纷案件时,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查权利人的请求,对合法的请求予以支持,对无效的请求予以排除。
3. 行政保障。我国法律对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予以了行政保障。国家版权局等行政机关负责管理的作品权益,可以对侵权行为进行查处,并支持权利人行使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是民事权利的一种,具有明显的特点和内容。在现实社会中,应当积极依法行使和保障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以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