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损害赔偿是信赖利益还是损害赔偿?
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当侵权行为发生时,受损人可以依法请求侵权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对于侵权损害赔偿的性质,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有学者认为,侵权损害赔偿是信赖利益,即受损人因侵权行为所受的损害,旨在弥补其信赖利益损失;有学者认为,侵权损害赔偿是损害赔偿,即侵权行为给受损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围绕侵权损害赔偿是信赖利益还是损害赔偿展开讨论。
信赖利益的概念及特点
信赖利益是指受害人为避免自己的财产权益受侵犯,而投入的信赖、信赖保护的费用等。简言之,信赖利益是指受害人为保护自己的财产权益所付出的所有费用,包括时间、金钱、劳动和其他资源。信赖利益保护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恢复其原有的财产权益状态。
信赖利益具有以下特点:
1. 信赖利益是一种财产权。信赖利益的保护范围与财产权相一致,即只有当受害人的财产权益受到实际损失时,信赖利益才能得到赔偿。
2. 信赖利益是一种费用性质的利益。信赖利益的保护对象是受害人的财产损失,其赔偿方式为赔偿损失额。信赖利益是一种费用性质的利益。
3. 信赖利益的保护范围有限。信赖利益的保护范围应限于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对于超过实际损失部分的费用,不应纳入信赖利益的赔偿范围。
损害赔偿的概念及特点
损害赔偿是指侵权人因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失,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方式。损害赔偿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恢复其原有的财产权益状态。
损害赔偿具有以下特点:
1. 损害赔偿是一种财产权。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与受害人的财产权相一致,即只有当受害人的财产权益受到实际损失时,损害赔偿才能得到赔偿。
2. 损害赔偿是一种损失性质的利益。损害赔偿的保护对象是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其赔偿方式为赔偿损失额。损害赔偿是一种损失性质的利益。
3. 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有限。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应限于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对于超过实际损失部分的费用,不应纳入损害赔偿的赔偿范围。
信赖利益与损害赔偿的关系
从上述对信赖利益和损害赔偿的定义及特点的分析信赖利益和损害赔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一方面,信赖利益是损害赔偿的前提条件。只有当受害人的财产权益受到实际损失时,信赖利益才能得到赔偿。损害赔偿是实现信赖利益的保障。通过损害赔偿,受害人的财产权益得以恢复,从而实现信赖利益的弥补。
信赖利益和损害赔偿之间也存在区别。信赖利益是一种费用性质的利益,而损害赔偿是一种损失性质的利益。信赖利益的保护范围有限,而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较为广泛。这主要体现在,信赖利益的保护范围仅限于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而损害赔偿的保护范围包括受害人的全部损失。
侵权损害赔偿既包括信赖利益,也包括损害赔偿。信赖利益和损害赔偿在保护范围、赔偿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为了弥补受害人的损失,恢复其原有的财产权益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受害人的实际损失情况,合理判断信赖利益和损害赔偿的具体范围和赔偿金额。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