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谁有权提起诉讼?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一赔三条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肖像权保护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围绕“肖像权:谁有权提起诉讼?”展开论述,旨在明确在肖像权纠纷中,有哪些主体具有提起诉讼的权利。
肖像权的保护范围
(一)自然人的肖像权
自然人的肖像权主要体现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他人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自然人的肖像权保护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肖像的制作权。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制作权,即有权决定其肖像是否被制作以及如何被制作。他人未经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自然人的肖像。
2. 肖像的使用权。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使用权,即有权决定其肖像是否被使用以及如何被使用。他人未经同意不得使用自然人的肖像。
3. 肖像的排斥权。自然人对其肖像享有排斥权,即有权禁止他人实施侵害其肖像权的行为。他人未经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自然人的肖像。
(二)肖像权的限制
在特定情况下,他人可以合理使用自然人的肖像,无需经本人同意。这些情况主要包括:
肖像权:谁有权提起诉讼? 图1
1. 社会公共利益。在特定情况下,如新闻报道、社会发展、教育、科研等,可以合理使用自然人的肖像,以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2. 有助于公益事业的开展。在特定情况下,如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等,可以使用自然人的肖像,以帮助开展公益事业。
3. 法定程序。在特定情况下,如法律规定的调查、审判等程序,可以依法使用自然人的肖像。
肖像权纠纷的提起
在肖像权纠纷中,具有提起诉讼权利的主体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自然人
自然人对其肖像权享有独立的保护。在发生肖像权纠纷时,自然人可以作为诉讼主体提起诉讼。自然人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供本人身份证明以及与争议有关的证据。
(二)照片使用者
照片使用者在未经自然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自然人的肖像,可能构成侵权。在发生肖像权纠纷时,照片使用者可以作为诉讼主体提起诉讼。照片使用者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供使用照片的证据以及与争议有关的证据。
(三)出版者、传播者
出版者、传播者在未经自然人同意的情况下出版、传播自然人的肖像,可能构成侵权。在发生肖像权纠纷时,出版者、传播者可以作为诉讼主体提起诉讼。出版者、传播者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供出版、传播照片的证据以及与争议有关的证据。
(四)网络服务提供商
网络服务提供商在未经自然人同意的情况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传播自然人的肖像,可能构成侵权。在发生肖像权纠纷时,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作为诉讼主体提起诉讼。网络服务提供商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供发布、传播照片的证据以及与争议有关的证据。
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在保护自然人的人格尊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肖像权纠纷中,具有提起诉讼权利的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照片使用者、出版者、传播者和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发生肖像权纠纷时,相关主体可以依法提起诉讼,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