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处罚标准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公民本人或者有权决定的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应当依法予以处罚。本文旨在分析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处罚标准,以期提高公众对肖像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一)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
1. 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包括以营利为目的的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以及非营利目的的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
2.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包括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还包括其他以营利为目的的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的行为。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人物传记、形象照等。
(二)非法使用、出售、出租他人肖像
1. 非法使用、出售、出租他人肖像,是指未经当事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的使用、出售、出租他人肖像的行为。
2.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还可以包括非营利目的的使用、出售、出租他人肖像的行为,但这种行为一般不构成侵权。
侵犯肖像权的处罚标准
(一)民事处罚
1. 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被侵权人因此造成的损失。
2. 非法使用、出售、出租他人肖像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赔偿被侵权人因此造成的损失。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处罚标准 图1
(二)行政处罚
1. 侵犯肖像权的,由公安机关或者市场监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可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限制或者吊销相关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
2. 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传播侵犯肖像权的信息的,由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依法予以处罚,可以删除相关信息、限制访问、罚款等。
(三)刑事处罚
1. 侵犯肖像权的,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 犯罪行为包括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他人肖像,非法使用、出售、出租他人肖像,造成严重后果等。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处罚标准涉及多个方面,涉及自然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秩序。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应当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在网络时代,应当加强对网络平台上侵犯肖像权行为的监管,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应当依法予以处罚,以维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