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肖像权保护法:被侵犯时如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摄影和画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使得肖像作品越来越普遍。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肖像权保护法》(以下简称《肖像权保护法》)于2020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为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本文旨在分析《肖像权保护法》中关于肖像权被侵犯时如权的相关规定,以帮助公民了解和掌握维权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肖像权的定义和保护范围
根据《肖像权保护法》第2条规定,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简单来说,公民有权决定其肖像是否被使用以及如何被使用,他人未经公民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公民的肖像。
《肖像权保护法》所保护的肖像权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人的肖像权。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
2. 法人、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肖像权。法人、其他组织对其依法制作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
3. 基于合同约定享有肖像权的权利。公民因合同约定而享有对肖像的制作、使用、处分等权利。
肖像权被侵犯的情况下如权
(一)公民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当公民的肖像权被侵犯时,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具体表现如下:
1. 停止侵害。侵权人应当停止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再传播、使用涉及侵犯肖像权的画像、照片等。
2. 消除影响。侵权人应当消除对被侵权人的肖像权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在公共场合对被侵权人的肖像进行贬损、丑化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肖像权保护法:被侵犯时如权?》 图1
3. 赔礼道歉。侵权人应当向被侵权人赔礼道歉,表示悔过和歉意。赔礼道歉的方式可以采用书面道歉、公开道歉、赔偿损失等方式。
(二)公民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在肖像权被侵权的情况下,被侵权人还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具体赔偿范围包括:
1. direct loss(直接损失)。即因侵权行为导致的实际损失,如被侵权人因肖像权被侵权而遭受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害等。
2. indirect loss(间接损失)。即因侵权行为导致的非实际损失,如被侵权人因肖像权被侵权而遭受的声誉损失、名誉损失等。
3. 其他合理费用。如律师费、诉讼费等其他合理费用。
在赔偿金额的确定上,《肖像权保护法》第21条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被侵权人因此遭受的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其他合理费用。具体赔偿金额应当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被侵权人的实际损失等因素综合评判。
诉诸法律途径维权
当公民的肖像权被侵犯时,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具体程序如下:
1. 协商。在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被侵权人和侵权人可以先协商解决,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签订和解协议,由双方共同遵守。
2. 调解。如果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解。人民法院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正的原则,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参与。
3. 诉讼。如果调解无果,被侵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判,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肖像权保护法》的实施为公民的肖像权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和保护措施。当公民的肖像权被侵犯时,可以依法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者赔偿损失。如遇侵权行为,公民应积极维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协商、调解和诉讼等途径,寻求法律途径维权,以提高维权效率,降低维权成本。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