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18周岁,肖像权是否受保护?
为什么会有关于未满18周岁,肖像权是否受保护的争议呢?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肖像权与隐私权是相互联系的。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而肖像权作为隐私权的一部分,自然也应当受到保护。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其民事行为能力较弱,其对自己的肖像权是否受保护存在争议。
有观点认为,由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尚未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对自己肖像权的行使能力受到限制。在实际操作中,未成年人可能无法自主决定其肖像是否被利用,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的肖像权受到侵犯。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应当对其肖像权进行特殊保护。
也有观点认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既然具备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其对自己肖像权的行使能力应当予以承认。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三十三条规定了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受到特殊保护,这意味着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其肖像权保护应当采取不同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方式。
综合来看,关于未满18周岁,肖像权是否受保护的问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未成年人处于一种无法自主决定其肖像权是否被利用的状态,那么应当对其肖像权进行特殊保护。在未成年人具备一定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其对自己肖像权的行使能力应当予以承认。对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其肖像权的保护应当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未满18周岁,肖像权是否受保护? 图1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其肖像权的保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应当尽可能地尊重其对自己肖像权的行使。在征得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同意的情况下,可以合理使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肖像。
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如果其肖像权受到侵犯,应当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未成年人或其监护人可以依法请求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在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中,应当加强对未成年人肖像权的宣传教育。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渠道进行教育,让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更好地认识到肖像权的重要性,提高对自身肖像权的保护意识。
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其肖像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是受到保护的。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肖像权进行保护。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尊重未成年人对自己肖像权的行使以及采取法律手段维权等方式,确保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肖像权得到有效保护。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