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肖像权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及其保护措施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肖像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分析我国肖像权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及其保护措施,以期为我国肖像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我国肖像权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
1. 肖像权的定义和涵义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二十条规定:“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该法条明确规定了肖像权的定义和涵义,为我国肖像权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肖像权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及其保护措施 图1
2. 肖像权的保护范围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二十一条规定:“他人不得非法使用、侮辱、诽谤、出版、传播他人的肖像。”该法条明确了肖像权的保护范围,包括肖像的使用、侮辱、诽谤、出版、传播等方面。
3. 肖像权的保护期限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直到死亡。”该法条明确了肖像权的保护期限,即肖像权自自然人出生之日起,直到其死亡之日。
我国肖像权保护措施
1. 立法保护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在法律制度设计上,我国采用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保护措施,既包括对自然人肖像权的保护,也包括对自然人肖像权许可使用权的保护。这为我国肖像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2. 司法保护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二十三条明确规定:“他人侵犯自然人肖像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法条为肖像权侵权纠纷提供了司法处理依据。在实际案例中,我国法院在审理肖像权侵权纠纷时,通常会依法判决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以保障自然人肖像权的实现。
3. 行政保护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二十三条还规定:“侵犯自然人肖像权的,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这为行政机关处理肖像权侵权纠纷提供了依据。在实际操作中,我国行政机关通常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肖像权侵权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保护自然人肖像权。
我国对肖像权的保护采取了比较全面的措施。在立法层面,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在司法层面,我国法院在审理肖像权侵权纠纷时,依法判决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在行政层面,我国行政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涉及肖像权侵权的行为进行查处。这些措施为我国肖像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由于各种原因,肖像权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我国需要继续加强肖像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肖像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公民肖像权的实现。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