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肖像权认定标准探析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保护篇章中,对肖像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对于维护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侵害肖像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准确地认定侵权行为,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成为摆在司法实践中的一大课题。
侵害肖像权的认定标准
1. 权利要件
认定侵害肖像权,应从权利要件入手。权利要件是指权利人对其权利存在、权利受保护具备一定的客观事实。在侵害肖像权案件中,权利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权利主体:权利人应为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自然人。在某些情况下,如演员、名人等特定情况下,特定类型的法人也享有肖像权。
(2)权利客体:权利客体为自然人的肖像。肖像权是一种人格权,具有独特性、专属性、非财产性等特点。在权利人未经他人同意或使用其肖像的情况下,他人擅自使用权利人的肖像,即构成侵权行为。
(3)权利损害:权利人应证明其肖像权受到实际损害。通常表现为他人擅自使用权利人的肖像,如用于广告、宣传、网络传播等,导致权利人的肖像权受到贬损、损害或者丧失。
2. 侵权行为要件
认定侵权行为,应从侵权行为要件入手。侵权行为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过错:侵权行为应由过错方承担责任。过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其行为可能造成权利人的损害,但未预见,且权利人的损害后果与行为人的过错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在侵害肖像权案件中,通常表现为行为人未经权利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且具有过错。
(2)损害后果:损害后果是指权利人的肖像权因侵权行为而受到实际损害。如肖像权贬损、损害或者丧失等。
(3)因果关系:损害后果与侵权行为之间应存在因果关系。即侵权行为导致损害后果的发生,二者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侵害肖像权认定标准探析 图1
侵害肖像权的认定标准涉及权利要件、侵权行为要件等方面。在司法实践中,应根据权利要件和侵权行为要件进行综合判断,准确地认定侵权行为,切实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为防止侵害肖像权现象的发生,我们还需加强对肖像权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