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肖像权,举报侵犯肖像权行为

作者:时光的爱情 |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一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 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个体尊严和权益的重要保障。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时有发生,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精神损害。了解肖像权的相关知识,掌握举报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有效途径,对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肖像权,举报侵犯肖像权行为 图1

了解肖像权,举报侵犯肖像权行为 图1

肖像权的保护范围

1.自然人的肖像权。自然人的肖像权主要是指其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自然人的肖像权保护范围包括:人物形象、面部特征、身体特征等。在现实生活中,公民的肖像权往往通过拍照、画像等方式得以体现。

2.肖像权的延伸。除自然人的肖像权外,还应当包括以下

(1)自然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码等特定标识权。这些特定标识是公民身份的体现,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使用、泄露或非法传播。

(2)自然人的信用评分、信用记录等个人信息权。这些信息体现了公民的诚信状况和信用等级,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非法获取、使用、传播。

(3)自然人的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等创作成果权。这些成果体现了自然人的智慧和才艺,具有很高的知识产权价值。未经本人同意,不得非法使用、复制、传播。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认定

1.未经当事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的行为。这类行为包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广告宣传、书籍、杂志、影视作品等场合使用当事人的肖像,未经当事人同意或未支付合理报酬的。

2.非法获取、使用、泄露、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信用评分、信用记录等。这类行为包括:未经当事人同意,非法获取、使用、泄露、传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如号码、住址、工作单位等,导致当事人隐私权受到侵犯。

3.非法获取、使用、泄露、传播当事人的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等创作成果。这类行为包括:在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非法获取、使用、泄露、传播当事人的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等创作成果,如照片、画像、雕塑等。

举报侵犯肖像权行为的途径

1.向有关部门。当事人可以向机关、文化自信管理部门、网络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时应当提供必要的证据,如照片、画像、视频等,以便有关部门对侵权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2.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提起诉讼时应当提供必要的证据,如照片、画像、证据链条等,以便人民法院对侵权行为进行审理和判决。

3.申请肖像权登记。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有关部门申请肖像权登记。申请时应当提供必要的材料,如照片、画像等,以便有关部门对肖像权进行登记。

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种,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肖像权的相关知识,掌握举报侵犯肖像权行为的有效途径,对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各界应当共同维护肖像权的完整和健康,促进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