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犯罪:谁为侵犯他人肖像权担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上的图片和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方便迅速。随之而来的是侵犯肖像权的问题。侵犯肖像权是指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营利或其他用途的行为。侵犯肖像权犯罪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成为我国法律所严惩的犯罪行为。本文旨在分析侵犯肖像权犯罪中责任主体的问题,为打击侵犯肖像权犯罪提供法律依据。
侵犯肖像权的犯罪行为及认定
1. 犯罪行为
侵犯肖像权犯罪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行为:
(1)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营利或其他用途的行为。
(2) 制作、出售、出租、复制、传播包含他人肖像的图片、视频或者其他物品。
(3) 在公共场所或者网络平台上,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广告宣传或者其他商业用途。
2. 认定
侵犯肖像权犯罪,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1) 存在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
(2) 行为主观上有过错,即知道自己或者应当知道自己所进行的行为是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
(3) 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我国《刑法》有关侵犯肖像权的规定。
责任主体及承担责任的方式
1. 责任主体
在侵犯肖像权犯罪中,责任主体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自然人:自然人是指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人,包括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合伙组织等。
(2) 法人:法人是指依法设立,以拥有财产为组织基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以其全体财产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
(3) 其他组织:其他组织是指除法人外的组织,包括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合伙组织、社会团体等。
2. 承担责任的方式
侵犯肖像权犯罪的责任主体应当承担以下几种责任方式:
(1) 停止侵害:停止侵害是指立即停止实施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不再使用、传播已使用的肖像。
侵犯肖像权犯罪:谁为侵犯他人肖像权担责? 图1
(2) 消除影响:消除影响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消除或减轻因侵犯他人肖像权行为造成的不良影响。
(3) 赔礼道歉:赔礼道歉是指向受到侵犯的肖像权人表示歉意,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其道歉。
(4) 赔偿损失:赔偿损失是指赔偿因侵犯他人肖像权行为给肖像权人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物质损失。
侵犯肖像权犯罪是一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于侵犯肖像权犯罪,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应的责任主体和承担责任的方式。我们应当认识到侵犯肖像权犯罪的严重性,遵守法律规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