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集团诉网络博主名誉权纠纷案:企业如权再陷舆论风波

作者:为你筹谋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匿名性也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近日,“商贸集团”在经营过程中遭遇了一起严重的网络名誉权纠纷案件。这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对企业形象和社会声誉造成了严重损害。

案情概述

据相关报道显示:“商贸集团”于2024年2月4日收到消费者反馈:有消费者在其集团旗下门店购买的内衣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具体表现为商品持续掉色,并引发使用者出现皮肤过敏症状。该消费者随即在抖音平台发布视频进行投诉,并@了商家账号。

“商贸集团”迅速做出反应,当天即通过发布了《情况说明》,表示已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对该事件展开调查,并对涉事品牌系列产品实施临时下架处理,承诺将对该集团旗下所有内衣物类商品进行全面质量抽检。该集团声明称:“顾客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对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全力维护。”

本以为事情至此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却未曾想后续的网络舆论呈几何级发酵。前述抖音视频被不明真相的网友大量转发、评论和@相关企业账号。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的自媒体账号开始对此事件进行“二次创作”,发布诸如“商贸集团旗下产品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损害消费者健康”等带有误导性的文章,并配以耸动的标题党式图片。

商贸集团诉网络博主名誉权纠纷案:企业如权再陷舆论风波 图1

商贸集团诉网络博主名誉权纠纷案:企业如权再陷舆论风波 图1

这直接导致该集团及其旗下门店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部分线下门店出现消费者退货潮,线上平台的部分商品销售量骤降。更为恶劣的是,有不法分子趁机在多个网络购物平台创建了“山寨”店铺,打着“清库存”的旗号大肆冒伪劣产品,进一步损害了该集团的商品声誉。

在此背景下,“商贸集团”不得不于2024年3月初正式向事发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集团方要求涉事抖音博主、“相关转发用户”以及部分自媒体平台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并且诉求金额高达50万元。

本案存在的法律争议焦点

1. 名誉权损害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和法人依法享有名誉权。任何以书面、口头等形式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均构成民事侵权责任。但具体到本案中,法院需要对该集团究竟遭受了哪些具体的“实质性损害”进行详细调查。

2. 言论自由与事实核查的界定:在互联网环境下,每个网民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但如果这种发表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当行使权利的界限,即以营利或其他不正当目的发布虚假信息,则属于侵权范围。

3. 平台方的责任划分:在本案中,抖音、自媒体平台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连带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条文,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或存在明知故不为的放任态度,则可能要承担相应责任。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如何界定“合理注意”义务,依然存在争议。

4. 网络实名制与匿名保护的关系:本案中部分被告采取了匿名形式应诉,导致法院在送达、举证等环节遇到困难。这凸显出现行法律体系在网络空间中的适用困境。

5. 赔偿金额的确定:原告诉求50万元损害赔偿是否合理?根据的司法解释,侵害名誉权的责任承担通常以受害人所受实际损失为基础,但也允许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并作出裁量。在本起案件中是否存在惩罚性赔偿适用空间,仍需进一步研究。

对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1. 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企业应当配置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控团队,实时关注有关企业和产品的网络信息动态。对于任何可能损害企业声誉的信息苗头,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2. 及时有效应对突发舆情:

发布权息:建立快速反应,在核实情况后时间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或公告。

保持开放态度:主动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对话,展示解决问题的诚意。

寻求专业帮助:必要时可寻求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的帮助。

3. 加强证据固定:对于侵权性的网络言论,企业应当及时采取公证、 screenshots等手段进行证据保存。在进行法律维权行动前,应完成充分的调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收集保存相关电子证据材料。

4. 注重事态全局把控:在应对网络侵权事件时,企业管理层需要始终坚持冷静、理性的态度,避免因一时冲动采取过激行为,导致局面失控。这既是对企业形象的一种维护,也是对管理层决策能力的一种检验。

商贸集团诉网络博主名誉权纠纷案:企业如权再陷舆论风波 图2

商贸集团诉网络博主名誉权纠纷案:企业如权再陷舆论风波 图2

5. 构建品牌“防火墙”机制:通过建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培养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发生此类危机的可能性。

6. 积极运用法律手段维权:在确有必要时,依法采取包括诉讼在内的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仍需要平衡好“维权力度”与“社会影响”的关系。

未来发展的思考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空间的治理将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如何在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有效遏制虚假信息传播,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认真应对的挑战。

在本案中,“商贸集团”的应对策略既体现了现代企业的责任担当,也暴露出当前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下企业在维权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围绕网络名誉权保护的研究和实践仍将继续深化。

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正确行使监督权利,理性参与公共讨论,也是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的重要环节。只有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才能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