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与肖像支配权:法律界定及其保护路径

作者:ら浅安时光 |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肖像权(Right of Portrait)和肖像支配权(Right of Control over Portraits)的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一些网约车平台司机私自安装摄像头、偷拍乘客视频并上传网络的案件频发,引发了公众对隐私权和个人尊严的高度关注。围绕“肖像权与肖像支配权”的法律界定展开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其实践中的法律保护路径。

肖像权与肖像支配权的概念界定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面部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是现代民法体系中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18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从这一规定肖像权的核心在于对他人面部形象的尊重和保护。

肖像支配权则是指权利人对其肖像所享有的控制权,包括但不限于制作、使用、公开或 authorize others to use one"s portrait. 根据《民法典》第1032条的规定:“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支配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

网约车司机偷拍乘客的法律分析

在近期报道中,某网约车平台的部分司机未经授权安装车载摄像头并偷拍乘客,甚至将部分视频上传至网络平台。这一行为明显违反了《民法典》第1032条和第103条的规定。根据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以下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一)拍摄、窥视、他人的私密场所……”未经乘客同意偷拍并传播其肖像,不仅构成对乘客肖像权的侵害,还可能涉嫌侮辱、诽谤等违法行为。

肖像权与肖像支配权:法律界定及其保护路径 图1

肖像权与肖像支配权:法律界定及其保护路径 图1

根据《民法典》第1035条:“宾馆、酒店、公共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未经同意,拍摄或者录制他人隐私部位……”网约车作为商业服务性质的交通工具,其司机和平台应当负有同等的保护乘客隐私的责任。在当前案例中,部分司机显然未尽到这一义务。

法律后果与责任承担

对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民法典》赋予了被侵权人较为完整的权利救济途径。具体包括:

肖像权与肖像支配权:法律界定及其保护路径 图2

肖像权与肖像支配权:法律界定及其保护路径 图2

1. 民事赔偿:根据《民法典》第182条的规定,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

2. 行政处罚:根据《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部门可以对违法主体进行罚款、吊销执照等处罚。

3. 刑事责任:如果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的,将面临刑事追究。

网约车平台的责任与义务

作为服务提供者,网约车平台有责任采取措施保护乘客隐私权。具体包括:

1. 制定严格的司机行为规范,并通过合同方式明确禁止偷拍等违法行为;

2. 对安装摄像头等设备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不会侵犯乘客隐私;

3. 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响应和处理乘客的侵权诉求。

加强肖像权保护的建议

除了法律层面的完善,还需要从技术和社会治理角度加强对肖像权的保护:

1. 技术创新:开发隐私保护技术,在车内外摄像头设置物理开关或自动遮挡功能;

2. 社会教育:提高公众对肖像权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行业自律:推动相关行业建立统一的隐私保护标准和规范。

肖像权与肖像支配权是自然人的人格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保护个人形象不受侵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提升公众意识等多维度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构建更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