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约定不能排除侵权责任|民法典下的责任划分与实务分析
在现代商事活动中,合同作为一种基础民事法律行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些商业交易中,合同双方可能会约定争议解决方式、责任限制甚至部分责任免除条款。这些条款虽然有助于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责任都可以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得以排除或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约定不能完全排除侵权责任,在特定情况下,当事人仍需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
合同约定与侵权责任的基本理论
1. 合同关系中的免责条款
根据《民法典》第582条:“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在司法实践中,合同双方可以就部分责任进行约定,因不可抗力导致的责任免除。这种免责仅限于合同相对人之间,并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
合同约定不能排除侵权责任|民法典下的责任划分与实务分析 图1
2. 侵权责任的独立性
根据《民法典》第638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侵权责任的产生依据是行为本身的违法性和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使在合同中约定了免责条款,但如果行为本身符合侵权的构成要件,则不免除侵权责任。
3. 强制性法律规定优先
根据《民法典》第0条:“当事人不得以违反公序良俗的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任何合同条款都不得违反国家的强制性法律规定,尤其是涉及人身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规定。在这些领域发生的侵权行为,即使有合同约定,也不能排除侵权责任。
合同约定不能排除侵权责任的具体体现
1. 消费者权益保护领域
在商品销售或服务提供过程中,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合同可能存在免责条款。在实际司法实践中,如果经营者因重大过失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则不免除其侵权赔偿责任。科技公司提供的智能设备存在设计缺陷,即使有合同约定"概不负责",也无法排除消费者提起侵权诉讼的权利。
2. 劳动关系中的工伤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中,虽然可以就部分事故责任进行约定,但劳动者因工受伤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其享有获得工伤赔偿的权利。这种赔偿义务不能通过合同完全排除。
3. 承包经营关系中的责任
在建设工程承包、劳务派遣等关系中,即使发包方与承包方约定了责任分担条款,但如果最终责任人(如实际施工人)因过错导致第三人损害,则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建筑公司与个体承包人约定的"一律由乙方承担责任"条款,在司法实践中往往被认定为无效。
实务中的风险防范与法律建议
1. 合同条款的合规性审查
在设计合同条款时,企业和法律顾问应当仔细审核相关条款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尤其是与人身安全、消费者权益有关的内容,绝不能以简单免责的处理。
2. 加强内部管理与培训
建议企业加强员工法律意识培训,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规范操作流程,减少因过失导致侵权的可能性。对于高风险行业(如医疗、建筑等),更是如此。
3. 风险分担机制设计
可以通过商业保险等分散经营风险。建议在合同中约定合理的责任分担,尽量避免出现"无限连带责任"的情形。
4. 事后法律救济准备
合同约定不能排除侵权责任|民法典下的责任划分与实务分析 图2
在发生争议时,应当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服务,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通过和解、调解或诉讼等途径妥善处理。特别是对于需要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况,应当积极履行赔偿义务,避免情况进一步扩大。
合同约定不能排除侵权责任是《民法典》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不仅体现了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反映了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实务操作中,企业和个人都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法律规定,在订立合保持必要的谨慎,既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要遵守法律法规,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目标。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