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侵犯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与程序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时有发生,给权利人带来损害。为此,有必要研究侵犯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与程序,以便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他人不得非法使用、泄露、损害或者制作、出售、提供肖像。” 该法条明确了肖像权的含义、内容以及禁止的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因行为人的过错而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六十五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害自然人肖像权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该法条明确了侵犯肖像权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释》
起诉侵犯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与程序 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解释》第二十七条规定:“自然人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然人的肖像,或者将自然人的肖像权许可给他人使用,并且不得侵犯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该解释明确了使用肖像权应当遵守的原则。
程序
1. 起诉状的撰写
想要向法院起诉侵犯肖像权的行为,需要撰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当包括以下(1)当事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等;(2)诉讼请求,即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3)事实和理由,包括侵权行为的事实、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的损害等;(4)证据,如照片、照片使用情况、权利人的声明等。
2. 递交材料
将起诉状及相关证据材料递交至具有管辖权的法院,交纳诉讼费。法院收到起诉状及材料后,应当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诉讼条件。如果符合,法院将受理案件并告知原告。
3. 庭审
在庭审过程中,原告和被告双方需要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法院将对证据进行审核,并根据案件情况作出判决。
4. 判决执行
法院作出判决后,如被告未履行判决义务,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执行过程中,如发现被告财产不足以执行判决,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侵犯肖像权是一种常见的侵权行为,通过对法律规定与程序的研究,可以帮助权利人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此过程中,专业律师的协助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充分了解法律规定和程序的前提下,才能确保诉讼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胜诉。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