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名誉权受到损害时的法律应对与权益保护
死者名誉权受到损害时的定义与法律依据
“死者名誉权”作为一个新兴的法律概念,逐渐引起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死者名誉权”,是指自然人死后,其生前享有的一切人格尊严和社会评价所形成的声誉,在其死后依然受到法律保护的一项民事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维护死者的合法权益,包括对死者名誉的保护。
具体而言,《民法典》第1024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前款规定的“他人”包括死者。第1025条进一步明确规定了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情形。
基于以上法律条文,“死者名誉权受到损害时”的情况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形:
死者名誉权受到损害时的法律应对与权益保护 图1
1. 侮辱:通过暴力行为、言辞攻击或者文字、图画等方式贬低、损害死者的声誉。
2. 诽谤:捏造并传播虚假事实,损害死者的社会评价。
死者名誉权受到损害时的法律应对与权益保护 图2
3. 新闻报道失实:媒体在进行报道时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导致不实信息传播,造成死者名誉受损。
这些情形都属于对“死者名誉权”的侵害,应当依法予以规制。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