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法院开展校园欺凌暴力专题法治教育活动
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昌平法院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念,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教育活动,切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校园欺凌暴力的现状与成因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校园欺凌事件呈上升趋势。2023年上半年,昌平法院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涉及校园欺凌的案件占比较往年有所增加。这些案件往往表现出以下特点:受害者年龄较低;加害人多为同校学生;欺凌手段多样化,包括身体侵害、言语侮辱以及网络暴力等。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家庭环境来看,部分家长对子女管教不严,甚至放任其不良行为。学校层面,有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异常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干预。社会环境中存在的暴力文化也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法治教育进校园:昌平法院的实践与探索
昌平法院开展校园欺凌暴力专题法治教育活动 图1
为了有效预防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昌平法院未雨绸缪,积极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的司法理念。2023年6月16日,昌平法院法官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走进辖区某中学,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防止校园暴力,杜绝欺凌行为》的法治专题讲座。
在此次活动中,法官通过播放警示教育视频、现场互动问答等形式,深入剖析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法律后果以及预防措施。在讲解“校园欺凌”时,法官结合真实案例,详细阐述了肢体侵害、语言侮辱、网络暴力等不同类型的欺凌行为,并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释法说理。
针对“如何应对校园欺凌”,法官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保持冷静,避免与加害人发生正面冲突;及时向家长或老师寻求帮助;保存相关证据,为后续维权做好准备。全体学生还在法官的带领下庄严宣誓:“不当欺凌者、旁观者、受害者,尊重友善,拒绝欺凌”。铿锵有力的誓言,彰显了青少年对法治精神的敬畏与坚守。
构建多元预防机制:从源头上治理校园暴力
昌平法院开展校园欺凌暴力专题法治教育活动 图2
除了开展常态化法治教育活动外,昌平法院还积极联合辖区检察院、公安机关、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未成年人保护网络。通过设立“青少年维权岗”,开通24小时心理,为遭受欺凌的学生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
法院还在辖区内建立了多个“法官工作站”,定期邀请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倾听他们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种开放式的沟通机制,不仅拉近了司法机关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也为预防校园暴力提供了有力抓手。
典型案例分析:以案释法强化法治意识
在处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时,昌平法院始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在一起因琐事引发的校园斗殴案件中,承办法官不仅依法对加害人作出判决,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后调解,帮助他们修复关系。法官还向当事人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督促其加强对孩子的管教。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的分析,广大师生不仅了解到了相关法律规定,更深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危害性及其法律后果。
未来工作展望:持续深化法治教育
昌平法院表示,将以此次法治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协作: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及时掌握校园欺凌的最新动态。
2. 丰富普法形式除传统的讲座、课堂外,还将通过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法治教育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 强化预防干预措施:针对重点学生群体,开展个性化辅导和心理健康服务。
校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维护良好的校园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昌平法院通过积极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辖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相信在各方的共同携手下,校园欺凌和暴力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遏制,为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