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 图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制度。我国于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全面规定,本文旨在阐述《民法典》中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以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明确的权益保障。
消费者的权益
《民法典》第465条规定:“消费者,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消费者享有依法享有的权益。”该条从法律上明确了消费者的定义及其权益。消费者权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所需信息的权利。销售者应当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2. 选择权。消费者有权在、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决定、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价格等事项。
3. 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销售者提供公平、公正的价格和交易条件,不得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4. 安全保障权。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销售者保障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商品或者服务,可以依法要求销售者更换、修理或者赔偿损失。
5. 请求权。消费者在、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要求销售者履行合同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如销售者未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消费者有权要求销售者承担违约责任。
经营者的义务
《民法典》第466条规定:“经营者,为满足消费者生活需要而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个体经济组织。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1. 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真实、准确、合法。
2. 价格合理、明示。
3. 保障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符合国家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
4. 不得虚假宣传,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5. 不得利用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
6. 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不得泄露、篡改、毁损消费者个人信息,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个人信息。
7. 及时、真实、准确地履行合同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从上述规定中经营者有义务提供真实、准确的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虚假宣传,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并保障商品或者服务质量。经营者还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关责任
《民法典》第467条规定:“因经营者的过错,造成消费者损害的,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民法典》第468条规定:“消费者或者其他权利人因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请求经营者履行国家规定的义务、承担违约责任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或者人民法院提出损害赔偿请求。”
《民法典》第469条规定:“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消费者可以依法请求经营者承担民事责任:
1. 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
2. 未按国家规定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
3. 虚假宣传的。
4. 利用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
5. 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的。”
消费者组织
《民法典》第470条规定:“消费者组织,为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纠纷解决、知识普及、交流互动等服务,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民间组织。”消费者组织在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纠纷解决、知识普及、交流互动等服务。消费者组织还应当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全面规定,明确了消费者的权益和经营者的义务,规定了相关责任,并明确了消费者组织的职责。这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明确的权益保障,有力地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