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举报公司虚假宣传语|企业合规与法律维权指南

作者:始于心 |

现代社会中,商业宣传无处不在,企业和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往往会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其中不乏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不正当利益,采用虚假宣传的方式误导消费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举报公司虚假宣传语是每一位公民和企业都可以行使的合法权利,也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重要途径。

公司虚假宣传语?

虚假宣传语是指企业在商业活动中所使用的广告用语或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且足以引人误解其真实情况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当企业使用夸大事实、隐瞒真相的广告语时,就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语的表现形式

1. 绝对化用语

这类宣传语通常采用"全国""最佳选择""极品""绝无仅有"等极端表述。这些词语往往无法被证实,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产品具有超凡价值。

如何举报公司虚假宣传语|企业合规与法律维权指南 图1

如何举报公司虚假宣传语|企业合规与法律维权指南 图1

2. 夸大功能描述

一些保健品、化妆品广告会声称其产品具有"包治百病""快速减肥""延年益寿"等功能,但这些效果并没有科学依据或实验数据支持。

3. 虚构用户评价

部分商家通过伪造用户体验报告、虚假好评等方式,营造产品热销假象。在某电商平台商品页面上大量复制粘贴其他产品的正面评价。

4. 混淆概念

一些企业在宣传中故意使用与同行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表述,让误以为是行业龙头企业的授权产品或联名款。宣称"XX品牌授权经销商",但并无任何合作关系。

5. 隐晦虚假暗示

某些广告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虚假用语,但通过图像、符号等方式暗含误导信息。食品广告中突出展示某一成分,该成分在产品中的含量微乎其微。

举报公司虚假宣传语的法律依据

企业或个人在发现他人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举报:

1. 向市场监督管理局举报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广告法》,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查处。举报人可以通过、信函、等方式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2. 向协会投诉

消协作为维护权益的组织,可以接受的投诉,并协助调解处理。对于涉及虚假宣传的行为,消协还可以代表提起公益诉讼。

3. 向电商平台投诉

如果虚假宣传行为发生在电商平台,举报人可以直接平台提交违规信息。平台应当依据《电子商务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4. 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如何举报公司虚假宣传语|企业合规与法律维权指南 图2

如何举报虚假宣传语|企业合规与法律维权指南 图2

当虚假宣传行为导致个人合法权益受损时,受害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举报虚假宣传语的证据收集

为了确保举报的有效性,在发现虚假宣传线索后,应当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1. 广告宣传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印刷品、传单、网页截图等。最好公证以增强证明效力。

2. 视听资料

录制完整的广告视频或音频,确保内容未经过剪辑处理。

3. 交易记录

如果虚假宣传导致了实际行为,应当保存好购物凭证和相关沟通记录。

4. 消费者评价

收集其他消费者的负面反馈,证明虚假宣传的普遍存在性。

5. 专家意见

聘请行业专家或专业机构出具鉴定意见,对宣传内容的真实性进行评估。

违法案例分析

国内查处多起虚假宣传典型案件:

1. 某医疗美容机构声称其"注射隆胸"技术安全可靠,但该手术存在严重隐患。最终被罚款50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

2. 某保健食品宣传其产品具有"包治百病"功效,被工商部门依法查处,并处以10万元罚款。

3. 某教育培训机构虚构师资力量和培训效果,被多名学生家长举报。最终退还学费并赔偿相关损失。

这些案例表明,虚假宣传活动必将付出沉重代价。

如何合法开展商业宣传

为了避免陷入法律风险,在进行商业推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真实客观

宣传内容必须基于事实,不得虚构或夸大其词。

2. 明确标注

对于有条件限制的宣传语,应当以显着予以说明。标明"仅限今天""限购一件"等字样。

3. 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模糊表述,确保普通消费者能够正确理解。

4. 及时更新

产品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宣传内容,避免因信息滞后引发纠纷。

5.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设立专门的合规审查部门,对所有广告文案进行审核把关。

打击虚假宣传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每一位消费者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合法途径举报虚假宣传行为,不仅能够维护市场公平秩序,还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在参与商业活动时,我们既要擦亮眼睛识别虚假信息,也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共同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