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与举报途径|解析商家违法广告的法律风险

作者:千鸢锁画 |

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通过虚构、夸大或隐瞒事实等方式,对商品或服务的真实情况作出不真实的表述,以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还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在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并提供了举报途径。

虚假宣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价格误导:如“9.9元解锁全集”实则隐藏二次收费;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与举报途径|解析商家违法广告的法律风险 图1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与举报途径|解析商家违法广告的法律风险 图1

2. 商品性能夸大:如商家声称产品具有某种功能或质量,并不存在;

3. 环境与地址虚构:如外卖商家展示的商圈地址与实际不符;

4. 格式条款陷阱:如自动扣款、捆绑销售等。

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因错误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从法律角度分析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并探讨举报途径及注意事项。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根据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的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构成虚假宣传的,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除此之外,《广告法》也对虚假广告设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与举报途径|解析商家违法广告的法律风险 图2

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与举报途径|解析商家违法广告的法律风险 图2

1. 行政处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情节轻重,责令停止发布广告,没收广告费用,处以罚款;

2. 民事赔偿责任:消费者因虚假宣传而遭受损失的,可以依法向经营者主张赔偿。

虚假宣传举报途径

消费者在遇到虚假宣传问题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举报:

1. 拨打举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设有举报“12315”,消费者可以直接进行;

2. 登录政府网站:通过地方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提交线上举报;

3. 向消费者协会:如中国消费者协会(中消协)提供多种渠道接受消费者;

4. 司法途径:对于情节严重、损失较大的案件,消费者可以依法提起民事诉讼。

虚假宣传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外卖商家虚假地址宣传

某外卖平台商家在其页面展示“高端写字楼”地址,而实际经营地点为居民楼。消费者张三在收到餐品后发现与预期差距较大,遂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该商家因违反《广告法》被责令整改并处以罚款。

案例二:微短剧消费陷阱

某平台推出“9.9元解锁全集”活动,用户李某支付费用后发现需额外付费观看部分剧情。李某至当地消协,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法院判决该平台构成虚假宣传,并赔偿消费者损失。

以上案例表明,虚假宣传行为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还会面临严重的法律责任。商家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虚假宣传导致的法律风险。

如护自身权益?

1. 提高警惕:消费者在遇到“低价诱惑”或“夸大宣传”的营销手段时,应保持理性,仔细阅读相关条款;

2. 留存证据:在交易过程中,注意保存广告页面、合同、支付凭证等证据材料;

3. 积极维权:发现虚假宣传行为后,及时通过正规渠道举报,并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通过本文的分析虚假宣传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更是一种违法行为。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应增强法律意识,共同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