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正当竞争:概念、表现与法律规制

作者:南栀北辰 |

网络不正当竞争的概念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现代商业活动的重要平台。在这一背景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也逐渐成为影响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问题。“网络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利用技术手段或者其他 unfair means 在网络环境中实施的妨碍其他经营者正常经营活动、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扰乱公平竞争市场的行为。

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应用,网络不正当竞争的表现形式愈发多样化和隐蔽化。“炒信”、“流量劫持”、“虚假宣传”等行为屡见不鲜,不仅破坏了市场秩序,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信任感。在法律层面上,如何界定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加强执法力度,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网络不正当竞争的定义入手,分析其主要表现形式,并探讨现行法律体系中的规制路径及其不足之处。

网络不正当竞争:概念、表现与法律规制 图1

网络不正当竞争:概念、表现与法律规制 图1

网络不正当竞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1. 虚假宣传与误导性广告

虚假宣传是网络环境下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一些商家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虚构产品功能、夸大产品效果或者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欺骗消费者。保健食品经营者在广告中声称其产品具有“包治百病”的功效,而该产品仅适用于特定症状的缓解。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的选择,还可能导致消费者的健康受损。

2. 炒信与虚构交易

炒信是指通过虚假的交易记录提升商品或服务的信用评级。一些商家雇佣专业“刷手”进行虚假下单、好评注释等操作,以营造出产品销量高、口碑好的假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电商平台的信用体系,使消费者难以信赖真实的用户评价。

3. 流量劫持与恶意竞争

网络不正当竞争:概念、表现与法律规制 图2

网络不正当竞争:概念、表现与法律规制 图2

流量劫持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强制将竞争对手的流量导向自己的行为。一些恶意软件会篡改用户的搜索结果或浏览器主页,迫使用户访问特定。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被劫持流量的经营者利益,还给用户带来了安全隐患。

4. 滥用技术与数据优势

在数字经济时代,部分具有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可能会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进行不公平竞争。互联网巨头通过强制搭售、捆绑销售等方式限制用户选择其他竞争对手的服务,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5. 仿冒混淆与傍名牌现象

一些商家通过摹仿知名企业的商标、标识或者企业名称,误导消费者认为其与知名企业存在关联。食品使用与“品牌”相近的文字作为其产品包装上的标识,使普通消费者难以辨识真伪。

现行法律体系中的规制路径

1. 《反不正当竞争法》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了多种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第二十条针对虚假宣传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第十二条专门规制“互联网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包括流量劫持、恶意等技术性违法行为。

2. 《电子商务法》

《电子商务法》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补充规定。其第三十五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虚构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电子商务法》还要求电商平台履行反不正当竞争的义务,如采取措施阻止炒信等违法行为。

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规制。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技术手段或者其他 unfair means 骗取用户击同意其所提供的Terms of Service or Privacy Policy.”

4. 司法实践中的创新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兜底条款,通过个案裁判不断扩大对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规制的范围。在知名电商平台起诉竞争对手实施流量劫持的案件中,法院认定被告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的原则性规定,并作出了禁止令。

当前法律规制中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1. 法律规定的滞后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和技术手段不断涌现,现行法律法规难以完全覆盖所有新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在“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等领域中,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

2. 执法力度不足

在实践中,由于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隐蔽性和技术性,执法部门往往面临取证难、认定难的问题。部分违法行为虽然被查处,但处罚力度较轻,难以起到威慑作用。

3. 平台的责任与义务

平台在反不正当竞争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责任边界尚未完全明确。在“二选一”争议中,部分电商平台被指利用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商家选择其他平台进行经营活动,但相关法律责任尚需进一步明确。

4. 国际与协调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往往具有跨境特性,不同国家在法律适用和执法标准上存在差异,导致监管难度加大。加强国际间的法律协作与信息共享成为当务之急。

构建完善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规制体系

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治理需要多维度、多层次的努力。一方面,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标准和法律责任;执法部门应当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率。平台企业也应当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反不正当竞争的内部机制。

只有通过法律规制与市场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才能有效遏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网络商业环境,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