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虚假宣传投诉:法律实务中的权利保护与责任追究

作者:拒爱 |

网站虚假宣传?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站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些商家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不惜通过编造、夸大或隐瞒事实的方式进行虚假宣传,以此误导消费者作出错误的决策。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网站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其所有或者管理的网站上,通过对商品、服务或其他商业活动相关信行虚构、夸大或隐瞒等手段,故意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其核心特征在于“虚假”和“误导”,即通过不实的信息使消费者在认知上产生偏差,并基于这种偏差作出交易决定。

从法律角度来看,网站虚假宣传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完全虚构事实的“无中生有型”虚假宣传;另一种是对部分事实进行夸大或隐瞒的“掺杂使假型”虚假宣传。无论是哪种类型,都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侵害。

网站虚假宣传投诉:法律实务中的权利保护与责任追究 图1

虚假宣传投诉:法律实务中的权利保护与责任追究 图1

虚假宣传的法律依据

1. 《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制虚假宣传行为的核心法律依据。该法律规定:

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等作引人误解的宣传。”

第24条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营业执照。”

从上述规定虚假宣传不仅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还可能引发经营资格层面的严重后果。

2.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虚假宣传的行为,无疑是对这一权利的直接侵害。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赋予了消费者两项重要的救济手段:

第9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

第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3. 《广告法》

作为专门规制广告活动的基本法律,《广告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同样设置了严格的法律责任。

第12条规定,“广告内容应当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或者误导性信息。”

第57规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从上述法律规定虚假宣传不仅会引发民事责任,在情节严重时还可能触及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虚假宣传投诉处理实务

1. 投诉处理流程

(1)确定管辖机构: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以向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经营者所在地的消协组织反映。

(2)提交投诉材料: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身份证明;

订单信息或交易记录;

相关页面截图;

其他能够证明虚假宣传行为存在的证据。

(3)投诉处理期限:根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置办法》,一般应在收到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复杂的案件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

2. 案例分析

案例1:

消费者张三在电商平台购买了一款宣称具有“减肥神效”的保健茶。商品页面上不仅配有多个“成功减脂”的用户评价,还声称该产品已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收到产品后,张三发现该产品实际效果甚微,并且未见任何认证。

案例2:

汽车销售在新车推广页面中宣称其推出的款车型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配置”,但该车型核心技术与国内其他厂商生产的车型并无本质区别。

从上述案例虚假宣传的表现形式多样,但核心都在于通过不实信息制造市场假象。

3. 投诉处理中的注意事项

(1)证据保存:消费者在投诉前应做好充分的举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网页截图、聊天记录等电子证据。

(2)合理诉求:投诉时应基于事实提出合理诉求,切勿漫天要价或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3)跟踪反馈:在投诉处理过程中,应保持与受理机构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案件进展。

虚假宣传行为的责任追究

1. 民事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因虚假宣传行为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具体包括:

返还货款;

支付价款三倍的惩罚性赔偿。

2. 行政责任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广告法》或《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对虚假宣传行为作出以下行政处罚: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没收违法所得;

处以罚款;

吊销营业执照。

3. 刑事责任

在特定情况下,虚假宣传行为可能构成刑法中的相关罪名。

如果虚假宣传涉及公共安全领域(如医疗、药品),可能构成《刑法》第145条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罪”或“非法经营罪”。

在虚假宣传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下,相关负责人员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宣传的防范措施

1. 完善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广告审查制度,明确审核流程和标准。

设立专门的法务部门或聘请法律顾问,对内容进行合规性审查;

建立纠错机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更正。

2. 加强证据管理

企业应妥善保存相关宣传材料和交易记录。

完善内部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所有广告素材可查可追溯;

对于容易引发争议的内容,可以采取“留痕”措施(如添加免责声明)。

3. 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网站虚假宣传投诉:法律实务中的权利保护与责任追究 图2

网站虚假宣传投诉:法律实务中的权利保护与责任追究 图2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

将虚假宣传的危害性纳入员工培训内容;

设立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对企业内部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

网站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依法打击虚假宣传行为,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公平竞争的必然要求。政府监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企业自身都需要共同努力,构建起预防和打击虚假宣传的立体防线。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