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虚假宣传》案件入选报警立案范围
商家虚假宣传案件入选报警立案范围
案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家虚假宣传现象日益严重,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虚假宣传案件仍呈上升趋势。为此,最高人民检察院、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虚假广告犯罪和涉及虚假宣传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对商家虚假宣传案件入选报警立案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
商家虚假宣传的形式及危害
1. 商家虚假宣传的形式
(1)商品质量虚假宣传。如商品的实际质量与宣传不符,夸大宣传商品的优点和功能,误导消费者。
(2)商品性能虚假宣传。如对商品的性能、功能、效果进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3)商品价格虚假宣传。如对商品的标价、折扣、优惠等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4)商品产地虚假宣传。如对商品的产地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5)商品成分虚假宣传。如对商品的成分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6)商品效果虚假宣传。如对商品的效果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2. 商家虚假宣传的危害
(1)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虚假宣传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无法判断商品的真实情况,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2)破坏市场秩序。虚假宣传导致市场价格混乱,消费者难以判断商品的真实价值,影响市场公平竞争。
(3)损害国家形象。虚假宣传损害了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影响国家形象。
商家虚假宣传案件的报警立案标准
根据《解释》的规定,商家虚假宣传案件应满足以下报警立案标准:
1. 具有虚假宣传行为。即商家在宣传商品时,对商品的质量、性能、价格、产地、成分、效果等方面进行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2. 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虚假宣传行为给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社会影响恶劣。
3.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商品价值3000元以上不满10000元的;
(2)商品价值10000元以上不满50000元的;
(3)商品价值50000元以上不满100000元的;
(4)商品价值100000元以上的;
(5)虚假宣传行为导致严重社会影响的;
(6)虚假宣传行为导致国家形象受损的。
《商家虚假宣传》案件入选报警立案范围 图1
商家虚假宣传案件入选报警立案范围,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部对虚假宣传行为采取的严厉措施。这一措施对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社会公平竞争,保护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增强维权意识,遇到虚假宣传行为要及时报警,共同维护良好的消费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