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如何应对与控制污染》

作者:太酷不给撩 |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1月17日修订并发布的《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19),旨在规范恶臭污染物的排放行为,保障环境和人体健康。本标准适用于的一切排放恶臭污染物的企业和单位。

恶臭异味污染物是指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影响人们正常嗅觉和生理功能的气味。这些气味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业活动等领域。恶臭异味污染物的排放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如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导致呼吸道疾病等。

根据本标准的规定,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分为两个类别: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如何应对与控制污染》 图2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如何应对与控制污染》 图2

1. 现有企业按照新标准执行。新标准规定,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过100mg/m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如何应对与控制污染》图1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解析:如何应对与控制污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恶臭异味污染作为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现象,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为了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水平,我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和法规。对《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解析,探讨如何应对与控制污染。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概述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12月1日发布的,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主要规定了恶臭异味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方式、监测方法、技术要求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标准》共分为五个部分:

1. 总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依据、定义等内容。

2. 排放标准:详细规定了恶臭异味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方式、监测方法等要求。

3. 技术要求和卫生管理:明确了排放恶臭异味污染物的技术要求和卫生管理措施。

4. 监测与评估:规定了恶臭异味污染物的监测方法、评估方法和要求。

5. 附则:明确了《标准》的实施日期、效力、修改和废止等内容。

如何应对与控制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

1. 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应对和控制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我国政府应当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制定专门的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法规,明确恶臭异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监测方法、技术要求和卫生管理等内容。应当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2. 强化监测和监管,确保排放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为了确保《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标准》得到有效执行,政府部门应当强化监测和监管,加大对违法排放的处罚力度。具体措施包括:

(1)加强监测设施建设,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加强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3)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形成强大的震慑力。

3. 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治理水平

为了减少恶臭异味污染物的排放,企业应当积极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提高治理水平。采用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紫外线催化等方法对恶臭异味污染物进行处理。通过技术改进,降低排放浓度,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4. 建立多元化治理模式,鼓励社会参与

在应对和控制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建立多元化治理模式。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各方共同参与,形成治理合力。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企业可以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同研发新型治理技术;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监督作用,督促企业落实治理措施。

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问题是影响我国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只有加强立法工作,强化监测和监管,推广先进技术,建立多元化治理模式,才能有效应对和控制恶臭异味污染物排放,为构建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