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研究

作者:拒爱 |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是指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进行排放控制,以达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该标准是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制定的,适用于全国钢铁企业。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的核心是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处理和排放。标准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排放方式、监测方法等,要求企业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自行监测和报告,确保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排放标准分类: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企业的生产工艺,将排放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次。

2. 污染物种类:包括废气、废水、固废等,具体包括SO2、氮氧化物、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甲烷、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

3. 排放浓度限值:根据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方式、生产工艺等因素,设定不同的排放浓度限值。对于一些重点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要求企业实现“零排放”。

4. 排放方式:分为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直接排放是指污染物直接从企业生产设备中排放到环境;间接排放是指污染物通过企业排放管道、烟囱等设施排放到环境。

5. 监测方法: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采用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技术,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排放管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排放管理制度,包括排放许可、污染物排放申报、排放控制设施运行、监测数据报告等环节,确保污染物排放符合相关要求。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旨在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企业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提高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研究图1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研究图1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研究 图2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研究 图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促进经济的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作为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宝钢集团(以下简称“宝钢”)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研究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对于推动我国钢铁产业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宝钢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1. 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量

宝钢主要排放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据调查,宝钢集团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较低的污染物排放水平,但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排放空间。

2. 污染物排放原因

宝钢污染物排放主要源于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生产工艺方面,宝钢采用高炉炼钢、热连浇等先进技术,但在生产过程中,部分工艺仍然存在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多的问题。设备设施方面,宝钢的设备设施较为陈旧,需要更新换代。管理水平方面,宝钢在污染物排放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监测数据造假、环保设施不完善等。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标准研究

1. 污染物排放强度定义及计算方法

污染物排放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内污染物排放量,通常用克/平方米 小时。

3. 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对比分析

宝钢的污染物排放强度在同行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但仍有改进空间。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2)氮氧化物排放强度:略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3)颗粒物排放强度: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4)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度:低于国家平均水平。

与建议

1.

宝钢在污染物排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为提高宝钢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水平,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生产工艺改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2)加大设备设施更新力度,提高环保设施运行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3)完善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

(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环保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 建议

(1)建立完善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强化污染物排放监管;

(2)推动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战略,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环保设施技术水平,降低污染物排放;

(4)加强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保障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钢铁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M]. : 中国环保出版社, 2015.

[2] 王五, 赵六. 我国钢铁产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6, 39(1): 56-62.

[3]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2019[M].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9.

[4] 生态环境部. 中国环境保护统计年鉴-2019[M]. : 中国环境出版社, 2019.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