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与实施策略》
《2017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是环境保护部于2017年12月14日发布的,旨在加强对污染物排放的监管,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新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从新标准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解读。
新标准的背景
《2017年污染物排放标准解读与实施策略》 图1
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提高环境质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2015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案)》,针对各类污染物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排放限制。2017年,新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新标准的主要内容
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修订原则:新标准修订原则是“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绿色发展、保障人民环境权益”。在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的环境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以及国际国内法律法规要求等因素。
2. 适用范围:新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类企业和单位,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生活等领域。
3. 污染物种类:新标准共涉及112种污染物,包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Mercury、铅、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
4. 排放标准:新标准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总量、排放时间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新标准还鼓励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污染物处理效果。
5. 数据报告:新标准要求企业和单位定期进行污染物排放数据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排放总量、排放浓度、排放时间等,以及采用的污染治理技术等。
新标准的实施策略
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新标准的宣传,让广大企事业单位、社会公众充分了解新标准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提高遵标意识。
2. 加强监管执法:环保部门要加大对新标准的监管力度,对企业和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确保其严格按照新标准进行污染物排放控制。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确保新标准的有效实施。
3. 加强技术支持: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提高污染物处理效果。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污染治理技术的评价和推广,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4.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环保部门要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监测手段和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共享监测数据,提高环境治理效果。
5. 建立多元化治理机制: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污染物排放控制,建立多元化治理机制。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多元化治理机制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格局。
新标准的实施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按照新标准的要求,切实加强污染物排放监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要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遵标意识,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格局,共同为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做出努力。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