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资料汇编:了解我国环境治理的历程与现状》

作者:放弃你 |

环境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繁衍,也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污染成为环境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期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资料汇编》的研究,梳理我国环境治理的历程与现状,为未来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展历程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资料汇编:了解我国环境治理的历程与现状》 图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资料汇编:了解我国环境治理的历程与现状》 图1

(一)早期探索阶段(1979年至1989年)

1979年,我国开始制定个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28-1979《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煤炉、工业炉、水泥生产装置等工业生产过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制。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逐步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如GB 15913-1988《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7356-1997《工业炉废气排放标准》等。

(二)逐步完善阶段(1990年至2010年)

1990年,我国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发布了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此标准对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浓度、排放方式等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入逐步完善阶段。

2000年,我国发布了GB 17127-2008《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明确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为我国环境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0年,我国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订,发布了GB 18837-2019《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对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浓度、排放方式等作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环境治理的不断深入。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主要内容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了煤燃烧、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生活炉灶等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制。

(二)排放浓度限制

标准规定了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制,以保障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排放方式要求

标准规定了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如燃烧方式、生产方式等,要求各类污染源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四)排放监测与控制

标准规定了各类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监测方法和技术要求,要求各类污染源必须建立排放监测系统,并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确保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标准要求。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重要法律依据和技术手段,对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资料汇编》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环境治理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将继续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推动我国环境治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