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确定侵权责任管辖权的司法解释
侵权责任管辖权司法解释是指在审理涉及侵权纠纷案件时,法院对于确定侵权责任的具体范围和方式,以及处理侵权纠纷程序等方面所适用的法律规范和解释。它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解释和补充,旨在解决侵权责任纠纷,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侵权责任管辖权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确定侵权责任的范围和性质。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侵权责任的范围包括损害赔偿、消除障碍、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等。侵权责任的性质是民事责任,即侵权行为人应当承担民事损害赔偿等责任。
2. 确定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侵权责任的成立需要满足一定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侵害对象、违法行为、损害后果等。只有当这些要件都满足时,侵权责任才能成立。
3. 确定侵权责任的法律适用。对于不同类型的侵权纠纷,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适用的法律。对于产品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特定类型的侵权纠纷,应当依据专门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理。
4. 确定侵权责任的法律程序。侵权责任的法律程序包括侵权行为的认定、侵权责任的计算、侵权损害的评估、侵权责任的执行等。这些程序是保障侵权责任得以正确实施的重要环节。
关于确定侵权责任管辖权的司法解释 图2
侵权责任管辖权司法解释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适用侵权责任法,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关于确定侵权责任管辖权的司法解释图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解释
法释[2023]1号
为正确审理侵权责任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司法解释。
条 管辖权确定
条 因侵犯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后果的,侵权人应当向侵权行为地或者侵权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条 侵权行为地包括以下
(一)侵权行为发生地,即侵权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地方;
(二)侵权对象所在地,即侵权行为所涉及的身体、财产或者其他权益所在地;
(三)侵权人所在地,即侵权人的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
第三条 侵权人所在地包括以下
(一)侵权人的公民身份证明所在地的机关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二)侵权人的社会组织或者企业法人的注册地或者办公地;
(三)侵权人的主要经营场所或者经营地点。
第四条 侵权行为地与侵权人所在地不一致的,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提起诉讼的地人民法院。
第五条 管辖权确定后,当事人对管辖法院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判决、裁定或者调解书前,向管辖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管辖法院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协议管辖:
(一)涉及多方当事人的共同诉讼;
(二)涉及特殊地域关系的诉讼;
(三)涉及涉外诉讼。
第七条 当事人协议选择管辖法院的,可以选择以下方式:
(一)在诉讼提起地为管辖法院;
(二)在侵权行为地为管辖法院;
(三)在侵权人所在地为管辖法院。
第八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书面异议,或者异议不符合规定的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第九条 当事人对管辖法院提起异议,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符合本解释规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可以协议管辖;不符合本解释规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条 对于同一侵权行为,多个当事人具有共同管辖权的,可以向其中一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一条 人民法院对具有共同管辖权的诉讼,应当根据诉讼请求的性质、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人的住所地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第十二条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人的住所地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案件管辖法院。
第十三条 具有共同管辖权的诉讼,在确定管辖法院后,当事人应当向管辖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四条 本司法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解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