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明确办理网络侵权案件的具体规定

作者:爷,偶专属 |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侵权案件日益增多,成为困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道难题。为此,最高法于2021年4月22日发布了《关于办理网络侵权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旨在加强对网络侵权案件的办理,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围绕《规定》的具体规定进行探讨。

网络侵权案件的定义及侵权行为类型

根据《规定》,网络侵权行为是指在网络平台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该行为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侵犯著作权行为。包括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摄制、制作、改编、翻译、汇编等方式。

最高法明确办理网络侵权案件的具体规定 图1

最高法明确办理网络侵权案件的具体规定 图1

2. 侵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行为。包括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摄制、制作、改编、翻译、汇编等。

3. 侵犯商标权行为。包括使用、制造、销售、进口、运输、export等。

4.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包括泄露、使用、、销售等。

5. 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包括培育、繁殖、销售、进口等。

6. 侵犯地理标志保护行为。包括使用、制造、销售、进口、运输等。

7. 侵犯著作权邻接权行为。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摄制、制作、改编、翻译、汇编等。

8. 其他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包括侵犯发明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的行为。

网络侵权责任的确定

1. 责任主体。网络侵权责任的主体分为两种:一是网络用户,二是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用户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传播侵权内容,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侵权内容,应当承担间接侵权责任。

2. 责任要件。网络侵权责任应当满足以下四个要件:(1)权利存在,即权利人拥有依法享有的权利;(2)侵权行为存在,即网络用户或网络服务提供商实施了侵权行为;(3)侵权行为与权利存在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即侵权行为是导致权利人权益受损的原因;(4)损害后果存在,即权利人因侵权行为受到财产或精神损害。

网络侵权行为的侵权责任

1. 对于网络用户,应当承担直接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传播侵权内容,构成侵权。权利人可以要求网络用户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2. 对于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当承担间接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侵权内容,构成间接侵权。权利人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措施,防止侵权行为继续进行,并可以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网络侵权案件的审理程序

1. 管辖。网络侵权案件由高级人民法院管辖。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审理该类案件的具体法院。

2. 审理程序。审理网络侵权案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1)案件受理。符合管辖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案件;(2)案件审理。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公开审理案件;(3)判决。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权利人的诉讼请求和侵权行为的实际情况,作出判决;(4)执行。判决生效后,权利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其他相关问题

1. 网络侵权赔偿标准。网络侵权赔偿标准应当根据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包括权利人的实际损失,如著作权使用费、软件版权费、商标权使用费等。间接损失包括权利人的合理利润、商誉等。

2. 网络侵权的执法力度。最高法应当加大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网络侵权行为。对于反复侵权、恶意侵权、规模侵权等违法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3. 网络侵权的预防与治理。最高法应当推动网络侵权的预防与治理,从源头上减少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这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大执法力度等。

《规定》的发布对于网络侵权案件的办理具有重要意义。最高法应当继续关注网络侵权案件的发展趋势,不断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为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