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案例:如何报警?

作者:放弃你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网络社交平台和自媒体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途径。在这些平台上,个人的肖像权益日益受到侵犯。肖像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有损自然人的名誉和形象,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了解如何报警,对于保护自身肖像权具有重要意义。

侵犯肖像权的常见类型及法律适用

(一)网络侵权

网络侵权是指在互联网平台上,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营利性行为,如在网络平台上涉及肖像的商品、使用肖像作为网络表情包等。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百一十六条规定:“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肖像、声音、地址、号码等,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个人信息。”网络侵权行为侵犯了自然人的肖像权。

(二)现实生活中的侵权行为

现实生活中的侵权行为主要包括美容院、影楼、摄影馆等机构未征得消费者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进行宣传、广告等行为。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零一百一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现实生活中的侵权行为侵犯了自然人的肖像权。

如何报警及证据收集

(一)报警

1.及时报警是关键。一旦发现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应立即报警,以便及时制止侵权行为,保护自身权益。报警时,应提供以下信息:(1)侵权人的姓名、地址、;(2)被侵权人的姓名、身份证明;(3)侵权行为的描述、时间、地点等信息。

2.报警方式。报警人可以选择拨打报警110或者前往就近的局进行报警。报警时,应清晰、准确地说明问题的性质,以便机关及时采取措施。

(二)证据收集

侵犯肖像权案例:如何报警? 图1

侵犯肖像权案例:如何报警? 图1

1.现场拍照、录像。在报警时,可以尽量固定侵权行为现场,如使用拍照、录像,作为证据。

2.保存相关通讯记录。报警时,与侵权人、被侵权人的通话记录应予以保存,以备日后查询。

3.收集其他证据。如能收集到涉及侵权行为的邮件、短信、聊天记录等,也可以作为证据。

4.寻求专业帮助。如涉及侵权行为的网站、平台无法或者后无法解决问题,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有损自然人的名誉和形象,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了解如何报警,对于保护自身肖像权具有重要意义。在遇到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时,应及时报警,并充分收集证据,以便为维权提供有力支持。也呼吁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加强对用户肖像权的保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侵权责任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