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肖像权罪名的认定与处罚》
《侵犯肖像权罪名的认定与处罚》 图1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一千零一十八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侵犯肖像权,是指未经肖像权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的行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肖像权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对侵犯肖像权行为的认定与处罚具有重要意义。
侵犯肖像权的认定
(一)构成要件
1.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这是侵犯肖像权的基本条件。未经同意,即意味着经营者擅自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益。
2. 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这是侵犯肖像权的具体行为。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肖像,都视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二)认定标准
1. 是否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这是判断侵犯肖像权的关键。如果未经肖像权人同意,即可认定构成侵犯肖像权。
2. 是否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包括人格权益、财产权益等。如果行为人的行为给肖像权人造成损害,如精神损害、财产损失等,即可认定构成侵犯肖像权。
侵犯肖像权的处罚
(一)行政处罚
1. 警告。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可以依法给予警告的处罚。
2. 罚款。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可以依法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3. 没收违法所得。依法没收侵犯肖像权的违法所得。
4. 强制教育。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人,可以依法进行强制教育。
(二)刑事处罚
1. 刑事犯罪。侵犯肖像权,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如精神损害、财产损失等,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 罚金。依法对犯罪行为人处罚金。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社会不良影响。对于此类行为,应当依法进行认定与处罚,以维护社会公平、保护人民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