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害肖像权的行为类型及其法律后果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人格权,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侵害肖像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分析侵害肖像权的行为类型及其法律后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类型
1.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制作、使用、传播他人肖像。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类型及其法律后果 图1
2. 恶意毁损、 mutil 或者更改他人肖像。
3. 在公共场所或者网络平台上,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发布、传播他人肖像。
4. 非法出售、他人肖像。
5. 其他侵害肖像权的行为。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法律后果
1. 民事责任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如果造成他人精神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承担民事责任的,包括:
(1)停止侵害:立即停止制作、使用、传播他人肖像,不再侵害他人的肖像权。
(2)消除影响:消除对他人肖像权的侵害,恢复他人肖像的尊严和名誉。
(3)赔礼道歉:向被侵害人赔礼道歉,表示歉意和悔过。
(4)赔偿损失:赔偿被侵害人因此遭受的精神损害和经济损失。
2. 行政责任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如果构成侵权的,应承担行政责任。行政责任的,包括:
(1)罚款:根据侵权程度和情节,由有关部门依法决定罚款的数额。
(2)没收违法所得:没收侵权人非法所得的利润。
(3)责令改正: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害他人肖像权,改正违法行为。
(4)其他行政责任: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法规,由有关部门依法采取其他行政措施。
3. 刑事责任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应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的,包括:
(1)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根据犯罪情节和后果,依法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2)罚金:根据犯罪情节和后果,由法院依法决定罚金的数额。
侵害肖像权的行为,不仅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应当认识到侵害肖像权的严重性,尊重和保护他人的肖像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合法使用他人肖像,防止侵害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发生。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