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媒体侵犯肖像权,这样做你可能赢回尊重和赔偿
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和传播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往往被忽视。当媒体的报道涉及侵犯他人肖像权时,如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如何应对媒体侵犯肖像权提出建议。
肖像权的概念及重要性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百一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有权决定其肖像的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肖像权是具有人格尊严的体现,对于个人形象和隐私具有重大意义。
媒体侵犯肖像权的类型及危害
1. 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肖像
媒体在报道新闻、娱乐等内容时,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其肖像,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个人形象受损,隐私泄露,甚至可能引发其他法律纠纷。
2. 恶意诽谤导致肖像权受损
媒体在报道新闻时,对当事人进行恶意诽谤,导致其社会声誉受损,形象受损,进而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
3. 未经许可公开肖像
媒体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公开其肖像,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如果媒体将肖像用于商业用途,如广告、宣传等,还需要支付相应的报酬。
被媒体侵犯肖像权,这样做你可能赢回尊重和赔偿 图1
如权及可能获得的赔偿
1. 要求停止侵权行为
当媒体侵犯他人肖像权时,当事人可以要求媒体停止侵权行为。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要求赔偿损失
如果因媒体侵犯肖像权导致损害,如精神损害、名誉损失等,当事人可以向媒体要求赔偿。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赔偿的金额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损害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3. 提起诉讼
在尝试和解等非诉讼途径无果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媒体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肖像权是具有人格尊严的体现,媒体在报道新闻、娱乐等内容时,应当尊重他人的肖像权,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其肖像。如发生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当事人应积极维权,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通过法律手段,不仅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肖像权的认识,促进媒体从业者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