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法中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及其法律规定
侵权责任法是规定在侵权行为导致损害发生时,侵权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法律制度。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包括损害赔偿、消除障碍、排除妨害、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在某些情况下,侵权人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是指多个侵权人共同承担侵权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探讨侵权责任法中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及其法律规定。
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一)共同侵权
共同侵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是共同侵权,共同侵权行为人应承担连带责任。在共同侵权的情况下,每个侵权人的责任范围以其在侵权行为中的份额为限。如果难以确定份额的,按照各自的意思自治确定,如果意思不能确定,则按照平均份额承担责任。
侵权责任法中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及其法律规定 图1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的人,如醉酒人、依法被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等。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8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况下,侵权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三)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是指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应承担连带责任。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9条的规定:“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为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在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况下,侵权人应承担连带责任。
承担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一)连带责任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条的规定:“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是共同侵权,共同侵权行为人应承担连带责任。在共同侵权的情况下,每个侵权人的责任范围以其在侵权行为中的份额为限。如果难以确定份额的,按照各自的意思自治确定,如果意思不能确定,则按照平均份额承担责任。
(二)连带责任的承担方式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1条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可以协议确定承担方式。”承担连带责任的人可以协议确定承担方式。协议确定的承担方式合法有效,但不得对抗第三人。
(三)连带责任的追诉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2条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的人对第三人的追诉,可以共同进行。”承担连带责任的人对第三人的追诉,可以共同进行。在共同侵权的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的人可以共同对第三人进行追诉。
承担连带责任是侵权责任法中一种重要的承担责任方式。承担连带责任的前提是共同侵权,共同侵权行为人应承担连带责任。在共同侵权的情况下,每个侵权人的责任范围以其在侵权行为中的份额为限。承担连带责任的人可以协议确定承担方式,也可以共同进行追诉。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况,侵权人应承担连带责任。对于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情况,侵权人同样应承担连带责任。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