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责任承担的一般原则:理解与实践
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侵犯他人权益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我国,侵权责任承担是民事责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基本原则是:损害赔偿、侵权人承担、有过错则承担。这一原则贯穿于我国民法体系之中,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侵权责任承担的一般原则
1. 损害赔偿原则
损害赔偿原则是指侵权人因侵权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依据在于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因行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受害方可以要求侵权人赔偿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2. 侵权人承担原则
侵权人承担原则是指侵权行为的责任主体是侵权人,其应当承担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这一原则的依据在于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因行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侵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侵权人应当承担因其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3. 有过错则承担原则
有过错则承担原则是指侵权人在侵权行为过程中存在过错,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这一原则的依据在于我国《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公民、法人因行为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只有当侵权人存在过错时,其才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侵权责任承担的实践应用
1. 损害赔偿的计算
在计算损害赔偿时,应当根据侵权行为的性质、侵权人的过错程度、受害人的损失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损害赔偿的计算可以采用实际损失赔偿、预测损失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等方式。
2. 侵权责任的免除
在某些情况下,侵权人可以免除承担侵权责任。这些情况包括:侵权行为合法、受害人的过错、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无因果关系等。
3. 侵权责任的追诉
在我国,侵权责任的自诉制度较为严格。受害人在遭受侵权行为后,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超过期限提起诉讼的,将丧失诉讼的权利。但在某些情况下,如侵权人下落不明、无法联系等,可以延长诉讼期限。
侵权责任承担是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应当正确理解和运用侵权责任承担的一般原则,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