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120条:关于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与解释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肖像权是人格权的一种。作为我国民法典的一部分,《民法》第120条规定了关于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与解释,为我国肖像权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本文旨在分析《民法》120条中关于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与解释,以期为我国肖像权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肖像权的法律性质与内容
1. 法律性质
《民法》120条对肖像权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对公民人格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肖像权是一种人格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我国法律对肖像权的规定,旨在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 法律规定与内容
《民法》120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他人不得侵犯。除非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的肖像。” 这一规定明确了肖像权的保护范围和限制条件,为公民享有和行使肖像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肖像权的行使与保护
1. 行使肖像权
根据《民法》120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他人不得侵犯。在行使肖像权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经本人同意:行使肖像权的前提是经本人同意。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的肖像。
(2)合法目的:行使肖像权应当有合法的目的。如用于广告、宣传、研究、艺术创作等,应当符合法律规定。
(3)不损害他人利益:在行使肖像权的过程中,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使用他人的肖像进行商业用途。
2. 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我国法律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
(1)立法保护:我国《民法》第120条规定了关于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为公民享有和行使肖像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2)司法保护:我国法律通过司法手段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如他人擅自使用他人的肖像权,可以通过诉讼手段请求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3)行政保护:我国法律对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可以通过行政部门进行查处。如有关部门发现某人擅自使用他人肖像权,可以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消除影响等。
肖像权的争议处理
在行使肖像权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争议。如发生争议,可以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协商、调解是解决肖像权争议的首选方式,如协商、调解不成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民法》第120条对肖像权的法律规定与解释,为我国肖像权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民法》120条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肖像权的保护重视程度较高,以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应当依法行使自己的肖像权,尊重他人的肖像权,共同维护肖像权法律制度的完善。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