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他人肖像权立案标准及维权指南》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保护。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日益增多,给受害人带来了严重的的精神和财产损失。为了保护公民的肖像权,本篇文章将详细阐述侵犯他人肖像权的立案标准及维权指南。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认定标准
1.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进行营利性活动
将他人的肖像用于广告、产品封面、网络直播等,且未经当事人同意,且取得了经济利益。
2. 未经当事人同意,擅自将他人肖像用于非营利性活动
在展览、文化交流、新闻报道等场合使用他人肖像,但未支付相应费用,且未对肖像权人造成实际损失。
3. 恶意损毁、玷污他人肖像
通过网络传播、使用恶意的图像、文字等方式,对他人肖像进行诋毁、毁损,造成严重的精神损害。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立案条件
《侵犯他人肖像权立案标准及维权指南》 图1
1. 具有现实性: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必须针对现实存在的个体,如具体的自然人。
2. 损害性: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必须给受害人造成实际损失,如精神损害、财产损失等。
3. 违法性: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必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维权指南
1. 收集证据:受害人应尽量收集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证据,如照片、视频、截图、支付记录、和精神损害鉴定等。证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是维权的关键。
2. 协商处理:在侵权行为较轻的情况下,受害人可以尝试与侵权人协商解决,如要求侵权人删除图片、公开道歉等。
3. 法律诉讼:如协商无果,受害人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诉讼过程中,应注重证据的提交和质证,以便法院对案件进行公正审理。
4. 申请强制执行:在判决生效后,如侵权人未履行判决义务,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基本权利,对于受害人而言,应积极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肖像权的尊重和保护,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