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同意,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举证要点探讨》
未经同意,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举证要点探讨
肖像权是指个人对于自己的肖像权利的主张,包括对于肖像的使用、更改、毁损等权利。在现代社会,肖像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未经本人同意的肖像权侵权行为越来越多。未经同意,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呢?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这一问题,并重点分析举证要点。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侵权行为的基本要素。侵权行为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 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他人合法权益。
2. 行为具有损害性。即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包括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
3. 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即行为是造成损害的原因。
4. 行为人具有过错。即行为人没有履行应尽的注意义务,存在过错。
对于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行为来说,是否满足以上四个条件是判断其是否构成侵权的关键。
1. 行为具有违法性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主要是指未经本人同意,擅自使用、更改、毁损他人肖像的行为。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69条规定,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其肖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因此,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
《未经同意,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举证要点探讨》 图1
2. 行为具有损害性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往往会给他人造成精神上的损害。,未经本人同意的肖像被用于广告、宣传等商业用途,可能会导致本人名誉受损、形象受损等。因此,这种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损害。
3. 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在行为人的过错的情况下,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行为才会给他人造成损害。
4. 行为人具有过错
在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行为中,行为人存在过错,即没有履行应尽的注意义务。行为人没有得到本人同意,就擅自使用、更改、毁损他人肖像,显然是存在过错的。
可以看出,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具有损害性,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具有过错,因此其构成侵权。
举证要点探讨
在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诉讼中,举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下面重点探讨举证要点:
1. 证明行为具有违法性
在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诉讼中,需要证明行为具有违法性。证明行为具有违法性的主要依据是《侵权责任法》第69条的规定。
2. 证明行为具有损害性
在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诉讼中,需要证明行为具有损害性。证明行为具有损害性的主要依据是《侵权责任法》第69条第3款的规定,以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条的规定。
3. 证明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诉讼中,需要证明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证明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的主要依据是《侵权责任法》第69条第3款的规定。
4. 证明行为人具有过错
在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的诉讼中,需要证明行为人具有过错。证明行为人具有过错的主要依据是《侵权责任法》第69条第2款的规定。
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构成侵权,而在诉讼中,举证要点包括证明行为具有违法性、行为具有损害性、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具有过错。只有当这四个条件都得到满足时,才能判决未经同意的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构成侵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